时间: 2025-04-27 11:1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3:12
春中兴庆宫酺宴
九达长安道,三阳别馆春。
还将听朝暇,回作豫游晨。
不战要荒服,无刑礼乐新。
合酺覃土宇,欢宴接群臣。
玉斝飞千日,琼筵荐八珍。
舞衣云曳影,歌扇月开轮。
伐鼓鱼龙杂,撞钟角牴陈。
曲终酣兴晚,须有醉归人。
在春天的兴庆宫中,长安的道路通向九方,三阳别馆中春意盎然。还想在早晨的闲暇中,回归游玩的乐趣。没有战争的日子,衣服也不再显得荒凉,礼乐也焕然一新。我们在广阔的天地间相聚,欢宴与群臣一起。玉制的酒杯飞舞,琼筵上摆满了美味佳肴。舞者的衣袂如云般飘荡,歌者的扇子在月下轻轻摇动。击鼓声杂沓如鱼龙翻腾,撞钟声与角声相互交错。曲子结束,兴致已晚,醉酒的人该回家了。
李隆基,唐代著名皇帝,年号开元,因其政治才能和文化修养而著称。他不仅关注国家治理,也热爱文学,留下了大量诗作。
本诗作于李隆基统治时期,是他在春季宴请群臣时所作,体现了当时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社会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宴会场景,展示了唐代盛世的繁华与欢乐。诗中通过对兴庆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春日中与群臣欢聚的愉悦。尤其是“玉斝飞千日,琼筵荐八珍”,生动地展现了宴席的富丽堂皇和美味佳肴的丰盛,体现出一种生活的奢华与享乐。与此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国家安宁的感慨,表现了李隆基对和平岁月的珍惜。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李隆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情感真挚而浓烈。
...(以下句子逐一分析)
本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欢宴场景,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珍惜,反映了唐代的繁荣与富庶。
诗中提到的“玉斝”指的是什么?
A. 酒器
B. 食物
C. 乐器
答案:A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战争
B. 春游
C. 离别
答案:B
“伐鼓鱼龙杂”中用到了什么修辞?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答案:B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与本诗,前者强调豪放与酒的豪情,后者则更多展现宴会的细腻与生动,风格各有千秋。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春中兴庆宫酺宴》的诗意,还能提升对唐代诗歌整体风格和文化背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