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7:09
《橡媪叹》 作者:皮日休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秋天深了,橡子成熟了,散落在杂草丛生的小冈上。
一位驼背的白发老妇人,踩着晨霜去拾橡子。
过了一段时间,才开始满手捧着,直到一天结束才装满竹筐。
几经曝晒又几次蒸煮,用来作为三冬的粮食。
山前有成熟的稻谷,紫色的穗子散发着香气。
细心打磨后,米粒如同玉镶嵌的珠子。
将这些米送到官府,私下里却没有仓库可以储存。
为什么还剩下一石米,只能换得五斗粮!
狡诈的官吏不怕刑罚,贪婪的官员不避赃款。
农民在农时借债,农忙后又归还到官仓。
从冬天到春天,橡实欺骗了饥饿的肚子。
我听说田成子,即使伪善也自称为王。
唉,遇到这位橡媪,不禁泪水沾湿衣裳。
作者介绍:皮日休(838年-883年),字襟,号逸人,唐代诗人,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作于唐代中期,社会动荡,官员贪污腐败,农民生活困苦。诗中通过描绘一位老妇人拾橡子的辛酸,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辛与对社会的不满。
《橡媪叹》通过描写一位老妇人拾橡子的辛劳,展现了唐代下层人民的生活困境与对官僚腐败的控诉。诗的开头描写秋深时节,橡子成熟,老妇人驼背,清晨踩着霜露,艰难地捡拾橡子,生动地展现了她的辛苦与无奈。随着诗句的发展,老妇人捡拾的橡子不仅是生活的希望,也是她对未来的寄托。
在诗的中间部分,皮日休转而提到官府的贪婪与腐败,揭示了农民辛苦得来的粮食被官吏们剥削,最终只换来微薄的所得。此情此景,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与无奈感。
诗的最后,借助对田成子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对伪善权力的批判。老妇人的泪水,既是对自身命运的哀叹,也是对社会黑暗的控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反映了皮日休对社会的深刻关注与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老妇人拾橡子的艰辛,揭露了社会的腐败与农民的困境,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橡媪叹》的作者是谁?
诗中老妇人拾橡子的主要目的是?
诗中提到的“田成子”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