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和山房十咏

《自和山房十咏》

时间: 2025-07-28 17:30:36

诗句

尺寸功名几短长,区区驰骛等空忙。

皮毛尽剥丹心在,世味风霜已饱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0:36

原文展示:

自和山房十咏
尺寸功名几短长,
区区驰骛等空忙。
皮毛尽剥丹心在,
世味风霜已饱尝。

白话文翻译:

自从在山房中吟咏,功名的追逐到底是短暂还是漫长?
那些小小的奔波追逐,不过是徒劳的忙碌。
外表的皮毛已经剥去,内心的赤诚依然存在;
经历了世间的风霜,早已饱尝世俗的滋味。

注释:

  • 尺寸:指大小、长度,这里引申为功名的追求。
  • 驰骛:奔跑、追逐。
  • 空忙:徒劳的忙碌,没有实质性成果。
  • 皮毛:外在的表象,这里比喻外在的功名利禄。
  • 丹心:赤诚的心,指内心的真实情感。
  • 世味风霜:经历世间的风雨和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号湘山,南宋时期诗人,生于浙江,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山房,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在经历了世俗的风霜后,诗人意识到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繁华之间的巨大差距。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自和山房十咏》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功名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尺寸功名几短长”,以“尺寸”隐喻功名的短暂与漫长,揭示出诗人对功名的无奈与思索。接着“区区驰骛等空忙”,进一步强调了追逐功名的徒劳感,似乎在问世人,是否真的值得为此而奔波劳碌。接下来的“皮毛尽剥丹心在”,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深处,他虽然失去了外在的荣华富贵,却依然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最后一句“世味风霜已饱尝”,则是对人生经历的总结,诗人以饱尝世事的态度,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境界。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体现了李曾伯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审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尺寸功名几短长:探讨功名的价值与意义,短暂的功名是否值得追求。
  2. 区区驰骛等空忙:指小小的追求只是一场徒劳,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
  3. 皮毛尽剥丹心在:外在的功名已然剥去,但内心的真实情感依旧存在。
  4. 世味风霜已饱尝: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内心已然成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尺寸”与“区区”,“皮毛”与“丹心”,体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比喻:将功名比作皮毛,突显其表面的虚幻与内心的真实。
  • 反问: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功名与人生的关系展开,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与对内心赤诚的珍视,展现了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尺寸:象征功名的大小与短暂性。
  • 丹心:象征内心的真实与热忱。
  • 风霜:象征人生的经历与磨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尺寸功名”指代什么?

    • A. 个人的身高
    • B. 功名的短暂与漫长
    • C. 生活的琐碎
    • D. 自然的风景
  2. “皮毛尽剥丹心在”的意思是什么?

    • A. 只剩下外表
    • B. 内心仍有赤诚
    • C. 失去了一切
    • D. 追求功名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曾伯陶渊明的作品都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但李曾伯更强调内心的真实感受,而陶渊明则突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隐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观止》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明前三日甘墩村看桃花 衢学讲堂更名时心和贰车韵车韵五首 适园题壁 葵扇 其四 送梅德涵令缙云 梦中诗 桂林还珠洞 苏慕遮 追和严内翰诸公寿和斋易翁六十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鬼字旁的字 孔席不适 弄文轻武 露开头的成语 曲昭 皮婚 倚杵 玉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酒式 顾影弄姿 邑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小人得志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名下无虚士 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