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9:04
水调歌头(丁亥送方子南出蜀)
作者:李曾伯 〔宋代〕
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
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
乘月几登楼。
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
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
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
远水长空一色,风顺波平如掌,
雁序际天游。
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
这首词描绘了送别朋友的情景,正值秋天,作者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即将远行的朋友将要离开故乡,前往万里之外的蜀地;回忆起三年来的相聚,好友之间的乡音仍在耳旁回响。每当夜晚,月光照耀下,作者常常登楼远望,心中思念着远方。离开家乡的路途遥远,日复一日,目光总是投向吴地。即使用丹青描绘,也无法表达内心的离愁。半生漂泊在江汉,离别之恨更是绵绵无尽。远处的水天一色,风平浪静,孤雁在空中飞过,仿佛在游历天际。旧友之间也有问候,但他却依旧滞留在剑南州,心中难以释怀。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彦迪,号竹溪,宋代词人,以词风婉约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情感,尤其擅长表达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丁亥年间,正值秋季,作者为送别好友方子南出蜀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季送别时的浓厚情感。开篇以“行客送行客”引入,流露出万分不舍的情感。作者不仅仅在送别一个朋友,更是对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进行深刻的反思。通过“莼乡此去万里”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旅途的渺茫感。与此同时,三载的相聚使得离别愈发沉重,作者以“乘月几登楼”展现了每个夜晚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中提到的“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则进一步强调了无法用艺术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伤。最后,诗人在写到“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时,更加突出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过往的留恋,体现了人情的复杂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愁”展开,表现了友情的珍贵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莼乡”指的是什么地方?
“丹青手”在诗中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的“故旧有相问”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