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1:26
不寐知夜长,起视天宇阔。
散漫草上风,朦胧云间月。
寒禽鸣疏树,黄叶堕阶闼。
俯仰观群物,惆怅不敢发。
谁云蝼蚁壤,能使泰山幰。
苍鹰铩六翮,狡兔营三窟。
何当威弧正,王旅得肆伐。
箘簵捴虽微材,尚可施羽筈。
岂意风浪舟,心犹隔胡越。
士生非金玉,有足难自达。
周嫠不恤纬,楚放常怀阙。
平生葵藿情,忍与霜露歇。
玄冰胶坤轴,非君孰能斡?
申章匪繁辞,悲愤不可遏。
夜深人静,我无法入睡,起身看看广阔的天空。
微风轻拂草地,月光朦胧透过云层。
寒冷的鸟鸣在稀疏的树木间响起,
黄叶纷纷落在台阶和门前。
我俯视仰望周围事物,心中惆怅却无法言说。
谁说蝼蚁之小,能撼动泰山的根基?
苍鹰失去翅膀,狡兔却有多个洞穴可藏。
何时能正弓猎鹰,王师得以大肆征伐?
即便微薄的木材,依然能制成羽箭。
岂料风浪中的小舟,我的心依然隔着胡越。
士人并非金玉之身,拥有才能却难以自达。
周嫠不顾经纬,楚国放浪常怀缺憾。
我平生对葵藿的情怀,怎能忍受霜露的侵袭?
像玄冰般坚硬的意志,若非你,谁能操作?
申章虽不繁琐,悲愤之情难以遏止。
刘基(公元1311年-公元1375年),字伯温,号景星,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因其才华和深厚的学识,被称为“刘伯温”。他参与了明朝的建立,后世对他的评价颇高,以致于他成为了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的名人形象。
《秋夜感怀柬石末公申之》写于秋夜,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感受到深切的惆怅和对世事的思考,表达了个人的无奈与感慨。此时正值明初,由于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起伏,诗人通过夜晚的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深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夜空、风、月、鸟鸣、落叶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无眠的惆怅感。开篇直入夜的主题,通过“知夜长”引出对时间的感慨,夜晚的漫长让人感到孤独。
接下来的描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处境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寒禽鸣疏树”和“黄叶堕阶闼”,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特征,更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谁云蝼蚁壤”来表明自身的微小和无力,尽管内心充满悲愤,却无从发泄。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权力、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情之间的冲突。诗人在此表达了士人的无奈与悲哀,虽有理想,却如同“风浪舟”,难以实现。最后,诗人以“申章匪繁辞”结尾,表明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无法遏制,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坚持的精神力量。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虽有高远的志向,但面临的却是无情的现实,使人感到无奈与悲愤。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C. 爱情的思考
D. 战争的悲惨
诗中提到的“寒禽”象征什么?
A. 自由
B. 脆弱的生命
C. 远方的朋友
D. 美好的回忆
“不寐知夜长”中的“不寐”是什么意思?
A. 睡得很沉
B. 无法入睡
C. 早早起床
D. 不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