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至金泉登聚鹤楼

《至金泉登聚鹤楼》

时间: 2025-05-04 01:07:35

诗句

我住华亭惯识伊,九皋仙去逐云飞。

北山久为悲空帐,赤壁还曾梦羽衣。

姑和黄楼崔颢赋,为邀华表令威归。

腰缠却笑扬州客,应对金泉愧子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7:35

原文展示:

至金泉登聚鹤楼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我住华亭惯识伊,
九皋仙去逐云飞。
北山久为悲空帐,
赤壁还曾梦羽衣。
姑和黄楼崔颢赋,
为邀华表令威归。
腰缠却笑扬州客,
应对金泉愧子微。

白话文翻译:

我常住华亭,习惯了与她交往,
九皋的仙人早已飞去,追逐着云彩。
北山之上,我常常为空荡的帐篷而感到悲伤,
赤壁之下,我曾梦见那身轻飘的羽衣。
姑和黄楼是崔颢所作,
我想请华表的神灵让我的威名归来。
我身上虽有些钱财,却只是笑对扬州的客人,
面对金泉,我感到愧疚,自己实在微不足道。

注释:

  • 华亭:地名,指今浙江省的华亭,常被文人所吟咏。
  • 九皋: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
  • 北山:象征悲伤的地方,常用以表达作者的孤寂。
  • 赤壁:指赤壁之战的历史遗址,历史典故丰富。
  • 姑和黄楼:指的是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表现了对友人和美景的向往。
  • 华表:古代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荣耀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廷璧,号东洲,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写古诗,常以自然山水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李曾伯游览金泉时,表达了他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结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视角。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开篇即以“我住华亭惯识伊”引入,显示出诗人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厚联系。接着提到“九皋仙去逐云飞”,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追忆。诗中“北山久为悲空帐”更是将孤独与思考结合,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挣扎。

而“赤壁还曾梦羽衣”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增添了一种怀古的情怀,令人思绪飞扬。后面几句则显露出诗人对个人成就的自嘲,尤其是“腰缠却笑扬州客”,在表面轻松的笑声中,却隐含着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与反省。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诗人与华亭的熟悉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第二联通过仙人的离去,表明了时间的无情与逝去的美好。
  • 第三联展示了诗人对北山的悲伤,表明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依恋。
  • 第四联提到赤壁,勾起历史的回忆,诗人曾在梦中追寻理想中的自由。
  • 第五联通过典故,体现出诗人对友人和文人文化的向往。
  • 第六联则希望能够重拾昔日的荣光,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 最后两句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本诗中运用了比喻(如“九皋仙去”)、对仗(如“腰缠却笑”、“应对金泉愧”)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忧愁与雅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亭: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交融。
  • 北山:代表孤独与思索的空间。
  • 赤壁:历史的象征,表达追忆和怀古之情。
  • 羽衣:象征自由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的《至金泉登聚鹤楼》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与怀念
    B. 欢愉与满足
    C. 忧愁与失落

  2. “腰缠却笑扬州客”中“笑”字的意思是?
    A. 嘲笑
    B. 喜悦
    C. 自嘲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崔颢的《黄鹤楼》
  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对比李曾伯的《至金泉登聚鹤楼》和崔颢的《黄鹤楼》,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对自然的依恋,但李曾伯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思考,而崔颢则侧重于对美景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感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赠元稹 斋居春久感事遣怀 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 长洲曲新词 听芦管 自问行何迟 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 病中辱崔宣城长句见寄兼有觥绮之赠因以四韵总而酬之 送唐州崔使君侍亲赴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微词 自用则小 倒八字的字 以鹿为马 请人捉刀 民怨沸腾 贻误后学 汤结尾的成语 足字旁的字 美奂美轮 阎老五 艮字旁的字 譂奴 凶年恶岁 包含腼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包含踝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