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岷山万松图

《岷山万松图》

时间: 2025-05-02 17:10:43

诗句

叠嶂连娟入翠微,乔松蔽日有孙枝。

江流不尽松声远,云栈行人力困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10:43

原文展示:

叠嶂连娟入翠微,
乔松蔽日有孙枝。
江流不尽松声远,
云栈行人力困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岷山的美丽景色:层峦叠嶂、青翠欲滴,巍峨的松树遮住了阳光,树冠上有着孙枝般的细枝。江水流淌不息,松林的声音悠远,行人在云雾缭绕的栈道上,感到身心疲惫。

注释:

  • 叠嶂:重叠的山峦。
  • 连娟:形容山势婀娜多姿。
  • 翠微:形容青翠的微山。
  • 乔松:高大的松树。
  • 蔽日:遮住阳光。
  • 孙枝:形容松树的枝条纤细。
  • 江流不尽:江水流动不息。
  • 松声:松树的声音,指风吹过松林时的沙沙声。
  • 云栈:云雾缭绕的栈道。
  • 力困时:形容旅途的疲惫。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描写的自然景象和旅途的感受,有着浓厚的山水诗传统。山水诗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

《岷山万松图》创作于作者游历岷山时,受其壮丽山川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在旅途中的身心疲惫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岷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无限魅力。开头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层峦叠嶂的山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提到的“乔松蔽日”不仅突显了松树的高大和茂密,更象征着自然的伟岸与力量。接下来的“江流不尽松声远”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远的氛围,仿佛让人听到了山林间的松涛,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云栈行人力困时”则带来了情感的转折,行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却感到疲惫,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身心的反思。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反映了旅行的艰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叠嶂连娟入翠微:描绘山峦的层叠与翠绿,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2. 乔松蔽日有孙枝:高大的松树遮住了阳光,树枝细长,形象生动。
  3. 江流不尽松声远:江水流淌不息,松树的声音悠远、清晰。
  4. 云栈行人力困时:描绘旅途中的疲惫,表现人对自然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孙枝”比喻松树的细枝,增加了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岷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及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旅途艰辛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峦:象征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青,代表着生命的顽强。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云栈:象征旅途的艰辛与探索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色是什么? A. 河流
    B. 山峦
    C. 草地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松声”是指什么? A. 松树的声音
    B. 风声
    C. 雨声
    答案:A

  3.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旅途的疲惫? A. 叠嶂连娟入翠微
    B. 江流不尽松声远
    C. 云栈行人力困时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张元干的《岷山万松图》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美丽,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张元干的诗则在美景中融入了旅途的疲惫,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艺术与美学》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其二 题画扇 如梦令 游丝 如梦令•春昼 如梦令 如梦令 雨窗夜坐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藏头 如梦令 其二 冬雪 如梦令·荣悴本来何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节堂 蜜香树 高字旁的字 幽闺弱质 糹字旁的字 财星 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避子卯 通权达理 惑意 辽东鹤 黑字旁的字 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妇姑勃豨 三翻四复 攴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