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5:49
老去何堪节物催,
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
蚯蚓虾蟆也出来。
老了,真是受不了季节的催促,
放灯的夜晚,突然听到轰鸣的雷声。
一声巨响,龙蛇都从地里冒了出来,
蚯蚓和青蛙也纷纷钻了出来。
“惊蛰”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3月5日或6日左右,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此节气与“龙蛇起”相关,古人认为春雷一响,冬眠的动物便会苏醒。
张元干,字君复,号梅溪,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作品多流传于世。
本诗创作于甲戌年正月十四日,正值惊蛰节前,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以及春季到来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自然景象。起句“老去何堪节物催”,作者以自我感受为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仿佛在说,年纪渐长的人如何能承受万物生长的催促。接下来的“放灯中夜忽奔雷”则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元宵节的庆祝场景,雷声的突然响起象征着大自然的变化,打破了夜的宁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一声大震龙蛇起”中,龙蛇是春天复苏的象征,雷声一响,万物开始苏醒,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最后一句“蚯蚓虾蟆也出来”则将自然界的小生物复苏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整首诗从个人感受切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既有感伤又有对生命力的赞美。
本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对生命力的赞美,体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诗中“老去何堪节物催”的意思是?
“放灯中夜忽奔雷”中的“奔雷”指的是什么?
“一声大震龙蛇起”中的“龙蛇”象征什么?
张元干的《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张元干更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如小生物的复苏,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对春天的不同理解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