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江红(寄内)

《满江红(寄内)》

时间: 2025-05-08 01:41:12

诗句

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

水漏涩、铜壶香烬,夜霜如雪。

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

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

鸾钗重,青丝滑。

罗带缓,小腰怯。

伊多感那更,恨离伤别。

正是少年佳意气,渐当故里春时节。

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1:12

满江红(寄内)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原文展示

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
水漏涩铜壶香烬,夜霜如雪。
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
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
鸾钗重,青丝滑。
罗带缓,小腰怯。
伊多感那更,恨离伤别。
正是少年佳意气,渐当故里春时节。
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在西窗上,书帏静谧,灯光渐渐暗淡。
水漏的声音沉涩,铜壶上的香烬如同夜霜般洁白。
我睡眼朦胧,昨夜未能安眠,梦中魂魄争取连夜相接。
想到碧云间的山川,路途自古漫长,无法跨越。
鸾钗在发间沉重,青丝如丝般滑。
罗带松缓,小腰显得娇怯。
对她的感情愈发深厚,恨离别之痛。
正是青春年少的豪情,逐渐迎来故乡的春天。
归去时别让杜鹃啼叫,花香已然消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书帏: 书帘,指书房中的帷幕。
  • 水漏: 指漏水的声音,常用于形容静谧的环境。
  • 铜壶: 铜制的茶壶,常用以泡茶。
  • 鸾钗: 古代女性佩戴的一种饰物,象征美丽和身份。
  • 青丝: 形容女子的黑发。
  • 罗带: 用丝绸制成的腰带,象征女性的柔美。

典故解析:

  • 子规啼: 指杜鹃鸟的啼叫,常用作离别的象征,因为杜鹃在古诗中常被描绘为在春天啼叫,暗示相思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2年-1129年),字景升,号山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诗、文,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光,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满江红(寄内)》创作于晁补之的晚年,正值其人生经历的沉浮。诗中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爱人的深情,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之痛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江红(寄内)》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时间和故乡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月上西窗”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一切都在月光下沉静,只有心中的思念在悄然蔓延。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水漏涩铜壶香烬,夜霜如雪”展现了夜晚的寒冷和内心的孤寂,香烬的微弱光芒与夜霜的冷冽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随后,诗人以“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表达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心中对漫长路途的无奈感慨,显示出一种无法逾越的隔阂。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爱人的形象,“鸾钗重,青丝滑”,在细节中透出深情,展现了对爱人的依恋与珍视。

最后几句,诗人以“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收束全诗,既表达对归乡的期待,又流露出对离别的哀伤,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晁补之在情感抒发上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上西窗: 描绘夜晚的宁静,月光洒落在窗前,营造清幽的氛围。
  2. 书帏静灯明又减: 书房内静谧,灯光逐渐暗淡,暗示时间流逝。
  3. 水漏涩铜壶香烬: 通过声音和气味描绘环境,表现内心的孤寂。
  4. 夜霜如雪: 夜晚的寒冷如同白雪,突显孤独感。
  5. 睡眼不曾通夕闭: 表达夜无法安睡的状态,内心思念难以平静。
  6. 梦魂争得连宵接: 梦中的思念与现实交织,反映深厚情感。
  7. 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 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的无奈。
  8. 鸾钗重,青丝滑: 细腻描绘爱人的美丽形象,表达深情。
  9. 伊多感那更,恨离伤别: 感情愈发深厚,对离别的痛苦充满怨恨。
  10. 正是少年佳意气,渐当故里春时节: 反映青春的美好与对故乡的向往。
  11. 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结束时的哀伤,暗示离别的痛苦与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采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音乐感。
  • 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离别、青春为主题,传达了对故乡和爱人的深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 象征宁静与思念。
  • 铜壶: 象征温暖与内心的回忆。
  • 青丝: 象征青春与美丽。
  • 鸾钗: 象征爱情的美好与珍贵。
  • 子规啼: 象征离别与相思之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主题是什么? A. 思念与离别
    B. 喜悦与欢聚
    C. 争斗与胜利

  2. 诗中提到的“鸾钗”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与身份
    C. 离别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归乡的喜悦
    B. 对未来的期待
    C. 离别的痛苦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比较晁补之与李清照的作品,探讨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晁补之的作品更侧重于思念与孤独,而李清照则常常带有对爱情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传记与作品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汉州西湖 送李倍秀才 嘲赵璘 其二 晚春 寄河南郑侍郎 题河中亭子 自讽 寒食日题 闻官军破吉浪戎小而固虑史氏遗忽因记为二章 其二 郊居答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馬字旁的字 通兑 車字旁的字 琼繁体字书写指南_琼的繁体字怎么写 包含漆的成语 儿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在陈之厄 牝谷 繁体字16画常用字汇总_繁体字16画汉字详解 隐床 塔庙 立部首的字有哪些?带立部首的汉字大全 以杀止杀 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坐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麻结尾的成语 殴公骂婆 描写冬天美景的诗_精选冬日诗句与赏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