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3:44
原文展示: 兴元府园亭杂咏·山堂 文同 〔宋代〕 何以山名堂,层石作崖巘。 余本岩穴士,每往不欲返。 公吏呈俗书,还来愧冠冕。
白话文翻译: 为何以山命名这堂,层层叠叠的石头构成了崖壁。 我原本就是山中的隐士,每次来到这里都不想回去。 公吏呈上俗气的文书,回来后感到愧对这高雅的冠冕。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这首诗是他在兴元府(今陕西汉中)的园亭中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兴元府的园亭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通过对山堂的描述,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堂的描绘,展现了文同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首句以“何以山名堂”开篇,直接点明了山堂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山的热爱。次句“层石作崖巘”,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堂的景致,层层叠叠的石头构成了崖壁,给人以壮丽之感。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和愧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文同的山水情怀和隐逸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和疏离感。通过山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批判。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山名堂”是指什么? A. 以山命名的堂室 B. 山中的隐士 C. 官府的文书 D. 高雅的冠冕 答案:A
诗中的“层石作崖巘”描绘了什么? A. 山中的隐士 B. 官府的文书 C. 层叠的石头构成的崖壁 D. 高雅的冠冕 答案:C
诗中的“余本岩穴士”表达了什么? A. 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D. 对世俗的批判 答案:A
诗中的“公吏呈俗书”暗示了什么? A. 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D. 对世俗的批判 答案:B
诗中的“还来愧冠冕”表达了什么? A. 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B.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C. 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D. 对世俗的批判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