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白帝城

《白帝城》

时间: 2025-05-07 23:34:26

诗句

东雨霏霏白帝城,秋草未枯春草生。

古来战垒如云横,万里瞿塘断人行。

至今三峡路峥嵘,时清不见更屯兵。

荒凉废堞没春耕,但见牛羊日西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4:26

原文展示:

东雨霏霏白帝城,秋草未枯春草生。
古来战垒如云横,万里瞿塘断人行。
至今三峡路峥嵘,时清不见更屯兵。
荒凉废堞没春耕,但见牛羊日西平。

白话文翻译:

东边细雨纷纷落在白帝城,秋天的草还未枯萎,春天的草又重新生长。
自古以来,这里的战垒像云一样横亘,万里瞿塘使人无法通行。
直到如今,三峡的道路依然险峻,时常清静却看不见驻扎的军队。
荒凉的废墟上没有春天的耕作,唯见牛羊在西天落日的余晖中悠然平息。

注释:

  • 霏霏:细雨纷飞的样子。
  • 白帝城:指的是古代的白帝城,位于四川,历史上为重要的军事和商业重地。
  • 古来:自古以来。
  • 战垒如云横:指战争遗址像云一样聚集,形象地表现出历史的沉重。
  • 瞿塘:指瞿塘峡,三峡之一,地势险峻,行路困难。
  • 峥嵘:形容地势高峻,险峻。
  • :指城墙或战垒的遗迹。
  • 春耕:春天的耕作。
  • 牛羊日西平:牛羊在夕阳西下时的宁静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主要以其古诗作品为后人所知。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风格质朴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白帝城》写作于宋代,正值国难与民生困苦之时。诗人身处动荡年代,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描写交融,表达了对战争遗迹的沉痛感受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白帝城》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开篇“东雨霏霏白帝城”,细雨如丝,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沉重和无情。接下来的“秋草未枯春草生”则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的对比,反映出自然的轮回与历史的无常。在第二联中,诗人用“古来战垒如云横”一语,带出了历史战争的残酷,战垒如云,既形象生动又引发人们对历史的追思。

“万里瞿塘断人行”进一步强调了地理的险恶与行路的艰难,暗示着人们对命运的无奈。之后的“至今三峡路峥嵘,时清不见更屯兵”则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清静的表象下隐藏着更深的危机。结尾“荒凉废堞没春耕,但见牛羊日西平”通过牛羊的悠闲与荒凉的废墟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对过去繁荣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战争和自然的深刻理解。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个人感情,更引发了对历史的深思,体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雨霏霏白帝城”:描写了白帝城的自然环境,细雨缠绵,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氛围。
  • “秋草未枯春草生”:自然界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韧性与历史的轮回。
  • “古来战垒如云横”:历史的沉重,战场的遗迹如云般压迫着人心。
  • “万里瞿塘断人行”:地理的险峻与历史的无情,行路的艰难暗示命运的无奈。
  • “至今三峡路峥嵘”:时至今日,三峡的险峻依旧,暗示社会动荡与不安。
  • “时清不见更屯兵”:表面清静却暗藏危机,反映社会的复杂。
  • “荒凉废堞没春耕”:荒废的景象与春耕的缺失,体现出社会的困境。
  • “但见牛羊日西平”:牛羊的宁静与荒凉的废墟形成对比,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垒比作云,形象生动,增强了历史的沉重感。
  • 对仗:如“秋草未枯春草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句式的重叠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白帝城的自然与历史,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沉重而忧伤的,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帝城: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战争的遗址。
  • 细雨:象征悲伤与沧桑。
  • :象征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韧性。
  • 战垒:历史的遗迹,象征战争的残酷。
  • 牛羊:象征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帝城》描写的是哪个地方? A. 长安
    B. 白帝城
    C. 洛阳
    D. 杭州

  2. 诗中提到的“秋草未枯春草生”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轮回
    B. 战争的残酷
    C. 人生的无奈
    D. 乡愁

  3. “万里瞿塘断人行”中“断人行”意指什么? A. 道路畅通
    B. 人无法通行
    C. 人们旅行很多
    D. 行路方便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与历史的沧桑。
  • 杜甫的《春望》:对国家动荡与民生困苦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白帝城》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但《白帝城》更侧重于对战争的反思与自然的描写,而《登鹳雀楼》则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宋代诗人研究》
  3. 《诗词基础知识手册》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点绛唇·云霁山横 眼儿媚(霜夜对月) 水龙吟(梅词) 临江仙·人在梦云楼上别 如梦令·别恨眉尖无数 江神子(述情) 探春令 花心动·风软寒轻 念奴娇(夜寒有感) 诉衷情(重台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吐不快 年壮气锐 甘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万世之业 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窥窃神器 麥字旁的字 石槽 称身裁衣 钻灯棚 草行露宿 竖心旁的字 过背 花飇 亅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