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

《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

时间: 2025-05-10 17:48:08

诗句

年少通经学,登科尚佩觿。

张冯本名士,蔡廓是佳儿。

鞍马临岐路,龙钟对别离。

寄书胡太守,请与故人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7:48:08

原文展示:

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
司空曙 〔唐代〕

年少通经学,登科尚佩觿。
张冯本名士,蔡廓是佳儿。
鞍马临岐路,龙钟对别离。
寄书胡太守,请与故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学子王使君,他年少便通晓经学,考取了功名,佩带着科举的翎饰。张冯和蔡廓都是名士、优秀人才。正当他骑马临近离别之际,感受到别离的惆怅。诗人寄书给胡太守,希望他能告知老朋友王使君的行踪。

注释:

  • 年少通经学:年轻时便学习经书,懂得古代经典。
  • 登科尚佩觿:考取功名,佩戴科举的翎饰。
  • 张冯本名士:张冯是当时的名士。
  • 蔡廓是佳儿:蔡廓也是优秀的人才。
  • 鞍马临岐路:骑马在岐路上,即将离别。
  • 龙钟对别离:龙钟意指老态,感叹离别的惆怅。
  • 寄书胡太守:写信给胡太守,恳请他转告老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空曙,唐代诗人,字子云,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使君考取功名归省之际,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前途的向往与对友人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年轻学子的祝贺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开篇两句,既指出了王使君的聪慧与成就,又通过“尚佩觿”的细节,强调了考取功名的荣耀。接着提到“张冯”和“蔡廓”,不仅是对王使君的赞美,更是对当时士人群体的认可,体现了诗人对同道中人的敬重。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离别的情感,骑马在岐路上,显现出一种即将分离的忧伤。通过“龙钟对别离”,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惜。最后,寄书给胡太守的举动,既是表达关心,也是希望能保持联系,体现出深厚的友谊。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通过对王使君和士人群体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又有对友谊的珍视,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王使君的才华,表明其年轻时就已通晓经典。
    • 第二联:提到张冯和蔡廓,强调他们的名声与才能。
    • 第三联:描述离别的场景,展现离愁别绪。
    • 第四联:寄书的方式表达对旧友的思念和牵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佩觿”比喻科举的荣誉,增强诗意。
    • 对仗:如“年少通经学,登科尚佩觿”,对仗工整,增强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学子的祝贺与珍重友谊的情感,展现了士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意象分析:

  • 年少:象征着希望与未来,代表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才华。
  • 科举:象征着功名与成就,体现古代士人追求的理想。
  • 离别:代表人生的无常,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友谊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冯”是指什么样的人物? A. 平民
    B. 名士
    C. 商人
    D. 农夫

  2. “寄书胡太守”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思念
    C. 喜悦
    D. 悲伤

  3. 诗中“年少通经学”意思是: A. 年龄大了
    B. 学习古书的年轻人
    C. 不会读书
    D. 年龄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科后》 〔杜甫〕:同样围绕士人的成就与人生。
  • 《春望》 〔杜甫〕: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家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司空曙的《送王使君小子孝廉登科归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展现出士人对理想与友情的思考,但后者更强调壮志未酬的豪情,前者则注重对个人成就和友谊的珍惜,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司空曙诗集》

相关查询

满庭芳 其二 满庭芳 怀人 满庭芳 满庭芳 孟晋招饮淀园 满庭芳 对月忆翰生妹 满庭芳 江永舟中偕易硕甫联句用周美成韵 满庭芳 怀蒋山本师和尚 满庭芳 为子翥内人 箨庵西樵作 满庭芳(用东坡韵题自画莲社图) 满庭芳 悟生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米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驵的词语有哪些 凌云之志 隹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龟文鸟迹 幾字旁的字 鄣徼 走之旁的字 舌桥不下 移风改俗 趋媚 生蕃 夕字旁的字 怒气冲天 善贾而沽 惊心褫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