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塞下曲二首

《塞下曲二首》

时间: 2025-05-06 19:19:01

诗句

塞上黄须儿,饮马黑山涧。

弯弧向朔云,莫射南飞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9:01

原文展示:

塞上黄须儿,饮马黑山涧。
弯弧向朔云,莫射南飞雁。

白话文翻译:

边塞的年轻猎人,正在黑山涧边给马饮水。
他拉弓瞄准北方的云彩,但不要射向南飞的大雁。

注释:

  • 塞上:指边塞,通常是指中国北方的边疆地区。
  • 黄须儿:指年轻的猎人,形象生动,黄须儿强调了其年轻气盛。
  • 饮马:给马匹喝水。
  • 黑山涧:黑山的山涧,描绘了边塞的自然环境。
  • 弯弧:拉弓,准备射箭。
  • 朔云:北方的云,朔指北方。
  • 莫射:不要射。
  • 南飞雁:指南方迁徙的大雁,象征着自由与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文贞,号懋庵,江苏人。谢榛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边塞风光和民族情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边塞战乱频繁之际,诗人以边塞为题材,表达了对故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歌鉴赏:

《塞下曲二首》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边塞的自然景象和猎人的生活状态。开头以“塞上黄须儿”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边境的情境中,年轻的猎人象征着勇敢和力量。他在黑山涧旁饮马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野性的结合。

接着,诗中“弯弧向朔云”则展现了猎人拉弓欲射的紧张瞬间。这里的“朔云”不仅指代北方的天空,也隐喻着边塞的苍茫与辽阔。最后一句“莫射南飞雁”则是诗中最为耐人寻味的一句,猎人本可以选择射杀南飞的大雁,但他却选择了放弃,这样的选择反映了对自由和生命的尊重,也传达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边塞生活的生动描绘,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自由与责任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塞上黄须儿:介绍人物与环境,展现年轻猎人的形象。
  2. 饮马黑山涧:描写自然景观,展现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 弯弧向朔云:传达猎人的紧张情绪,暗示即将发生的猎杀行为。
  4. 莫射南飞雁:表达猎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的尊重,体现出和平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猎人比作自然的一部分,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饮马”赋予马匹生动的形象,使场景更具活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和平的向往。通过描绘猎人的生活,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由、生命的重视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须儿:年轻,象征着生命力与朝气。
  • 黑山涧:自然环境的象征,体现了边塞的雄伟与壮丽。
  • 南飞雁:自由与归宿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塞上黄须儿”中的“黄须儿”指代: A. 年轻的猎人
    B. 老猎人
    C. 马
    D. 南飞雁

  2. 诗中“莫射南飞雁”的意图是: A. 鼓励猎人射击
    B. 强调猎人应尊重生命
    C. 表达对战争的支持
    D. 描述南方的天气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塞下曲》

诗词对比:

对比谢榛的《塞下曲》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的壮丽与诗人的情感,但谢榛更侧重于对生命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多地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 其六 七夕风雨有怀 致政□□□□子 二十二阳 听琴 追贤院食已度岭历宋胡诸庵转山夜归 春暮有怀李孟璿 偈二十二首 咏史 苏武 台阳八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算的词语有哪些 运开时泰 富室大家 门字框的字 众开头的成语 提土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頁字旁的字 恣无忌惮 俎上之肉 渊富 面字旁的字 包含闯的词语有哪些 指点江山 连篇累牍 低潮线 出落 声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