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9:01
塞上黄须儿,饮马黑山涧。
弯弧向朔云,莫射南飞雁。
边塞的年轻猎人,正在黑山涧边给马饮水。
他拉弓瞄准北方的云彩,但不要射向南飞的大雁。
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文贞,号懋庵,江苏人。谢榛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边塞风光和民族情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边塞战乱频繁之际,诗人以边塞为题材,表达了对故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塞下曲二首》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边塞的自然景象和猎人的生活状态。开头以“塞上黄须儿”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边境的情境中,年轻的猎人象征着勇敢和力量。他在黑山涧旁饮马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野性的结合。
接着,诗中“弯弧向朔云”则展现了猎人拉弓欲射的紧张瞬间。这里的“朔云”不仅指代北方的天空,也隐喻着边塞的苍茫与辽阔。最后一句“莫射南飞雁”则是诗中最为耐人寻味的一句,猎人本可以选择射杀南飞的大雁,但他却选择了放弃,这样的选择反映了对自由和生命的尊重,也传达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边塞生活的生动描绘,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自由与责任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歌的中心思想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和平的向往。通过描绘猎人的生活,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由、生命的重视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塞上黄须儿”中的“黄须儿”指代:
A. 年轻的猎人
B. 老猎人
C. 马
D. 南飞雁
诗中“莫射南飞雁”的意图是:
A. 鼓励猎人射击
B. 强调猎人应尊重生命
C. 表达对战争的支持
D. 描述南方的天气
对比谢榛的《塞下曲》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的壮丽与诗人的情感,但谢榛更侧重于对生命的思考,而王之涣则更多地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