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闺

《秋闺》

时间: 2025-05-10 07:07:09

诗句

目极江天远,秋霜下白蘋。

可怜南去雁,不为倚楼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07:09

原文展示

秋闺
作者: 谢榛 〔明代〕

目极江天远,秋霜下白蘋。
可怜南去雁,不为倚楼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远望江天,尽头模糊,映衬着秋霜洒落在白色的水草上。可怜那南飞的大雁,却不为依靠在楼上的人而停留。

注释

  • 目极:目光所及的尽头。
  • 江天远:江面与天空相接的地方,显得遥远而空旷。
  • 秋霜:秋天的霜,象征寒冷和凋零。
  • 白蘋:水中生长的白色水草。
  • 可怜:可惜、怜惜。
  • 南去雁:指向南方迁徙的大雁。
  • 倚楼人:指诗人或其他人在楼上依靠观望的人。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孤独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秋天的惆怅与思索。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常见,尤其是在描写秋冬季节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榛(约1567-1624),明代诗人,字景萱,号紫云,江苏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诗人多感孤独与忧愁,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秋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惆怅。首句“目极江天远,秋霜下白蘋”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江天画面,遥远的天际与水面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无尽的苍茫感。秋霜的降临,象征着寒冷的到来,也暗示着生命的凋零。而“可怜南去雁,不为倚楼人”则通过南飞的大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大雁南飞,意味着离别与迁徙,而它们的飞翔却与楼上的人无关,暗示着诗人感到被孤立于外界,无法与自然和他人产生联系。

整首诗简洁而有力,四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谢榛对秋天的敏锐感受与自我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这个冷清的秋日中,既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意识到自身的孤独,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目极江天远”:描绘诗人目光所及的广阔秋天的江面。
  • “秋霜下白蘋”:秋霜的降临使水草显得更加洁白,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
  • “可怜南去雁”:诗人对南飞大雁的怜惜,传达出对离别的感伤。
  • “不为倚楼人”:大雁的飞行与诗人无关,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秋霜和南雁均象征着离别与孤独,深化了情感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秋天的孤独感,展现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深刻交融,表达了对生命流逝与离别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天:象征广阔与孤独。
  • 秋霜:象征寒冷与生命的凋零。
  • 白蘋:象征纯洁与孤寂。
  • 南去雁:象征离别与迁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目极江天远”中的“目极”是指什么? A. 眼睛的极限
    B. 视线所及的最远处
    C. 极光

  2. 诗中提到的“南去雁”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迁徙的喜悦
    B. 离别的伤感
    C. 大雁的壮丽

  3. 诗人通过“白蘋”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寂
    C.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谢榛的《秋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谢榛更侧重于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谢榛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 旅兴 其十六 蓦山溪  晚春 春兴七首 其一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 其一 咏史(二十一首) 蒿里曲(三首) 旱天多雨意五首呈石末公 其三 渔父歌 旅兴 其三十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火无交 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悔之莫及 鹿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小妹子 洋洋 見字旁的字 儒藏 二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舌字旁的字 包含小的成语 魂飞魄荡 别具手眼 榕径 宅中图大 从嫁 卷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