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6:56
咏蝉
作者: 谢榛 〔明代〕
弱翅凌晨动,繁声向夕流。
不知风雾里,还得几何秋。
这首诗描绘了蝉在清晨轻轻扇动翅膀,发出悦耳的鸣叫,傍晚时声声响起的情景。诗人感叹在风雾迷蒙的环境中,不知道又能听到多少秋天的蝉鸣。
作者介绍:谢榛,明代诗人,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常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的瞬间。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大自然中感受到蝉的生命力与声音,表达了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思考。
《咏蝉》通过描绘早晨和傍晚的蝉鸣,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诗人内心的感受。早上的“弱翅”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柔美,清晨的动静意味着新生的开始;而“繁声”则表现出蝉鸣的强烈与繁荣,夕阳的余晖中,蝉声如潮水般起伏,映衬出生命的繁盛。诗中“风雾里”的意象,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表达了对时光的迷茫与无奈。最后一句“不知风雾里,还得几何秋”,更是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象征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蝉的形象传达了生命的脆弱、时间的流逝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人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生动的景象,又具哲理的深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弱翅”指的是哪个动物的翅膀?
“繁声向夕流”中,夕流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信息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咏蝉》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