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日本僧空海离合诗

《赠日本僧空海离合诗》

时间: 2025-05-06 18:07:49

诗句

仍可万里来,可非衒其才。

增学助元机,土人如子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07:49

原文展示:

仍可万里来,可非衒其才。增学助元机,土人如子稀。

白话文翻译:

即使你能从万里之外而来,也不必炫耀你的才华。希望你的学习能够帮助你增加智慧,然而当地人如同孩子般稀少。

注释:

  • 仍可:依然能够。
  • 万里:形容距离非常远,通常指长途跋涉。
  • :炫耀、夸耀的意思。
  • :才华、才能。
  • 增学:增加学识。
  • 助元机:帮助提升智慧、能力。
  • 土人:当地人。
  • 如子稀:像孩子一样稀少,形容当地人不多,或许指的是对外来文化或学问的接纳程度。

典故解析:

“空海”是日本著名的僧侣和书法家,因其对佛教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而闻名。马总在这首诗中可能是以空海为对象,表达对他非凡才能的欣赏及对文化交流的期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总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以抒情和景物描写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马总与日本僧侣空海的交流中写成的,反映了唐代对外文化交流的盛况,以及对外来文化人士的钦佩。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开头“仍可万里来”表达了对空海远道而来的敬意,显示出他追求学问的决心和勇气。接着“可非衒其才”则透出一种谦虚的态度,强调真正的才华并不需要炫耀,这种内敛的品质更显得珍贵。诗中提到“增学助元机”,表达了对学习和智慧的渴望,暗示文化的交流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内在智慧的互相滋养。最后一句“土人如子稀”则带有一种感慨,反映出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当地人似乎对新知识的接受并不多,隐含了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是对空海的赞美,也是对文化交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仍可万里来”:表达了对空海远道而来的赞赏。
    2. “可非衒其才”:强调真正的才华并不需要张扬。
    3. “增学助元机”:希望学习能够促进智慧的提升。
    4. “土人如子稀”:感慨当地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不高。
  • 修辞手法

    1.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对称,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2. 象征:万里象征着追求与学习的艰辛,土人与孩子的对比则隐喻文化的稀少与珍贵。
  • 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在于赞美外来文化使者的才华,同时反思文化交流中可能存在的隔阂。

意象分析:

  • 万里:象征远道而来的求知之路,代表着对知识的渴望。
  • :象征智慧与才能,强调内在的价值。
  • 土人:象征当地文化对外来知识的接受程度,反映文化交流的现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仍可万里来”这句中的“万里”指的是什么?

    • A. 具体的距离
    • B. 追求学问的艰辛
    • C. 一种情感
  2. 诗中“土人如子稀”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当地人很多
    • B. 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低
    • C. 孩子们在学习
  3. “可非衒其才”传达了怎样的态度?

    • A. 骄傲
    • B. 谦逊
    • C. 否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探讨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描绘友谊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马总的《赠日本僧空海离合诗》与李白的《庐山谣》都体现了对文化的崇尚,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学习与交流的赞美,而后者则更多表达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化与对外交流研究》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 其二 临江仙·题葛毓珊部郎遗像1915 临江仙 临江仙 丙子秋自岭表避乱北还,适得香宋老人峨眉寄诗,因赋小词为报 临江仙 其三 紫塞春风 临江仙慢 白云观看坤鹤老人受戒 临江仙 寄怀特社诸子 临江仙 其二 悼亡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若有所失 宜结尾的成语 弓字旁的字 节食省衣 至字旁的字 护理 包含勑的词语有哪些 早时 折柳攀花 士字旁的字 龙腾凤集 气息奄奄 露索 疋字旁的字 糖人儿 包含侣的成语 牛字旁的字 安生服业 包含竖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