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4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8:48
猿臂生何晚,彫虫死较迟。
晚生妨底事,迟死独堪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时光的感慨。猿的手臂生得太晚,雕虫却死得相对较迟。晚生的生命有什么妨碍呢?而迟死的生命却令人感到悲伤。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其通过对生命早晚与死亡迟早的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观察来反映生活。
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通过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描写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在感叹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而作。
《读汉书二首 其一》通过对“晚生”和“迟死”的对比,传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猿臂的生长和雕虫的死亡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早晚与存在的意义。猿臂的晚生,虽然看似无碍,但却暗含了生命的无奈和错过;而雕虫的迟死,则引发了对生命终结的悲伤。诗中对比两者,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哀伤。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令人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通过生命的早晚和死亡的迟早反映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传递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猿臂”象征什么?
“迟死独堪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在感慨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但杨万里更多的是对个人生命状态的探讨,而杜甫则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