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0:53
真州元夕和韵二首
作者: 李壁 〔宋代〕
璧月舒金波,流光入窗蓬。
江水碧杳杳,淮山直丛丛。
牢落亦清甘,繁华儿辈事。
一褐拥春寒,倦拨青编睡。
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
龛灯独耿耿,静对花双悬。
更深共语笑,为客何时了。
纷兮总濁恶,文字有潜照。
全诗翻译:
明亮的月光像金色的波浪一样舒展开来,流光照进窗前的蓬帐。江水碧绿而遥远,淮山则是一片片直立的丛林。即使是落下的花瓣也显得清新甘甜,繁华的事务只不过是年轻人的玩乐。一件褐色的袍子拥着春寒,倦怠中拨开青色的编织物,想要沉沉入睡。绛色的纱帘映照着华美的绫绸,箫声和鼓声在船外喧嚣着。龛上的灯光孤独而明亮,静静对着双悬的花朵。更深的夜里,我们一起谈笑,客人们何时才能离去呢?纷乱的世事总是浑浊恶劣,而文字却能在其中透出微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壁,字君实,号兰亭,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咏怀、咏物,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节期间,正值春寒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元宵夜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江水、山景等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在此节日中欢聚的情景。开篇便以“璧月舒金波”引入了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描绘了江水的碧绿和淮山的直立,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在描写人事方面,诗人提到“繁华儿辈事”,带有一丝对年轻人玩乐的感慨。接着通过“倦拨青编睡”,展现了人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到的疲倦与放松,体现了人们对节日的热爱与享受。诗中提到的“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热闹,音乐与灯光交织,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几句引人深思,诗人感受到“更深共语笑”的温暖与欢乐,却也在“纷兮总濁恶”中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奈与感慨,形成了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与现实的思考。整首诗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也有对世事的反思,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元宵节的美丽与热闹,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的夜晚?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绛纱”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纱帘
B. 白色的绸缎
C. 绿色的布料
答案: A
诗中“箫鼓沸隔船”表现了什么?
A. 安静的夜晚
B. 热闹的节日氛围
C. 船只的孤独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