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7:54
相见欢四首 其三
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
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
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
在树枝上寻找遍了残余的花瓣,却再也没有踪影。春天仍在夕阳下的荒草与野花中。溪边的树,堤岸的小路,不知何时才能再相逢?昨夜我的梦境中,灵魂飞过了小桥的东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惠言,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怀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相见欢·其三》是张惠言的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相遇的渴望。诗的开头“枝头觅遍残红,更无踪”,令人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和生命的无常。诗人用“残红”象征着已逝去的美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的“春在斜阳荒草野花中”,则将视线转向大自然,春天的美虽然依旧存在,但已是“荒草野花”,未免令人感到一丝凄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溪边树,堤间路,几时逢?”这一句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未来相遇的渴望,给人一种期待与无奈的情感交织。而最后一句“昨夜梦魂飞过小桥东”,则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凋零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蕴含着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残红”指的是什么?
A. 新开的花
B. 已凋谢的花
C. 叶子
“溪边树,堤间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期待
C. 忧伤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春天的来临
B. 生命的短暂与怀念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