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9:40
相见欢 其二
作者: 张祥龄 〔清代〕
斜阳一枕山楼,落帘钩。
全仗蕉花栀子做残秋。
寸肠断,歌声乱,不禁愁。
牵动谁家心事上眉头。
在夕阳斜照的山楼上,我枕着窗台,拉下帘钩。
这一切全靠蕉花和栀子的香气来营造这残秋的气氛。
心中烦闷,歌声嘈杂,令人难以抑制忧愁。
又牵动了谁的心事,浮现在眉头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蕉花”和“栀子”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和情感的牵引,蕉花常常与热带的气候相关,栀子花则以其清香而著称,二者结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张祥龄,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词作品多表现内心情感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诗人可能在此时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引发对人生、情感的思考。
《相见欢 其二》以斜阳、蕉花和栀子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秋意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头一句“斜阳一枕山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萧瑟的氛围,给人一种思绪飘渺的感觉。随着“落帘钩”的动作,仿佛将思绪拉回,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全仗蕉花栀子做残秋”一句,蕉花和栀子这两种花的香气勾起了诗人的秋日回忆,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寸肠断,歌声乱,不禁愁”则直接表露诗人的内心,歌声的嘈杂与心中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情感张力。
最后一句“牵动谁家心事上眉头”,引发读者对他人情感的思考,诗人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这份忧愁,触动了共通的人生感受,增添了诗的深度与广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萧瑟和个人情感,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传达了深切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蕉花”和“栀子”主要象征什么?
A. 秋天的美丽
B. 生命的脆弱
C. 诗人的孤独
“寸肠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此诗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A. 描述秋天的美景
B. 表达个人的忧愁与思考
C. 赞美自然的壮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祥龄的《相见欢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描写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绪。但张祥龄更强调对他人心事的关怀,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