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5:52
原文展示:
岳麓寺 其一 张舜民 〔宋代〕 初投旱海戈,忽整潇湘枻。彭蠡镜中行,洞庭天外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开始时投身于干燥的沙漠战场,突然间整顿船只准备航行于潇湘水域。在彭蠡湖上如同在镜中行走,洞庭湖则仿佛在天边外倚靠。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诗人从战场归来的心境变化,从紧张的战场环境转向宁静的水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战场的干燥与水域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的“旱海戈”与“潇湘枻”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后者则代表着和平与宁静。后两句“彭蠡镜中行,洞庭天外倚”则进一步以湖面的平静和广阔来象征内心的平和与远大志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战场与水域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转变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旱海戈”指的是什么? A. 干燥的沙漠战场 B. 湿润的森林战场 C. 高山上的战场 D. 城市中的战场
诗中的“潇湘枻”指的是什么? A. 潇湘水域的船只 B. 潇湘水域的桥梁 C. 潇湘水域的岛屿 D. 潇湘水域的山峰
诗中的“彭蠡镜中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排比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