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3:20
征马嘶长路,离人挹佩刀。
客来东道远,归去北风高。
时候何萧索,乡心正郁陶。
传君遇知己,行日有绨袍。
征途上的马嘶鸣着,漫长的道路令人心情沉重,离去的人握着佩刀。
客人从遥远的东边而来,归途上北风呼啸,令人感到寒冷。
此时此刻,周围多么萧条,思乡之情正愈发浓厚。
希望能把我对你的问候传达给知己,等到行走的日子里,我会披上绨袍。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中的意象,如“征马”、“北风”等,表现出离别和思乡的情感,这在唐代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高适,字达恭,号寒山,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02年,卒于765年。他的诗风豪放,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与士兵生活,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作写于高适的旅途中,表达了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思乡情绪。正值北风寒冷的季节,诗人感受到的萧索更让乡愁愈发显得沉重。
《别王八》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苦楚与对家乡的眷恋。开篇的“征马嘶长路”,生动地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伴随着马的嘶鸣声,令人感受到一种远行的孤独。接下来的“离人挹佩刀”,则暗示了离别带来的不安与怀念。诗中提及的“北风高”,不仅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时候何萧索,乡心正郁陶”两句,情感愈加深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形成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渴望。最后一句“传君遇知己,行日有绨袍”则表达了对友人的问候,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与知己相聚,共享温暖。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思乡和友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传递出一种离愁别绪的忧伤。
诗中提到的“征马”象征什么?
A. 旅行 B. 战斗 C. 友谊
“北风高”在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孤寂 C. 欢乐
诗人希望把什么传给知己?
A. 礼物 B. 问候 C. 思念
高适的《别王八》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高适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王之涣则强调壮丽的景色与人生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