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4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8:36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作者: 高适
良牧征高赏,褰帷问考槃。
岁时当正月,甲子入初寒。
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
仍怜门下客,不作布衣看。
在朝宴上,良好的牧师为我征来高贵的赏赐,我轻轻撩起帷幕,询问我的老朋友的安好。时值正月,甲子年的初寒刚刚开始。我已听到甘棠花的赞美之声,欣然陪伴大家畅饮美酒。我仍然怜惜门下的客人,不愿让他们穿着布衣来此作陪。
“甘棠”本是《诗经》中的名句,形容人品高尚。古人常用此花来比喻贤人和德行。这里引用甘棠,并结合诗的背景,表达了对友谊和人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冀州,官至右卫大将军。他的诗风豪放,常以边塞为题材,描绘战争、友情和国事。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高适应邀参加李太守的朝宴之时,表达了对朋友相聚的欢乐与对门下客人的关心。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的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展现了高适在宴会上欢愉的气氛以及他对友人的关怀。诗的开头以“良牧征高赏”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欢庆的气氛,表明宴会的隆重和宾客的尊贵。接下来的“褰帷问考槃”则体现了高适对朋友的关心,以温暖的举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诗中提及的“岁时当正月,甲子入初寒”,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正月的寒冷与宴会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随着“已听甘棠颂,欣陪旨酒欢”的吟唱,诗人不仅享受宴会的美酒佳肴,更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最后一句“仍怜门下客,不作布衣看”传达了诗人对与会者的珍视与关心,强调了对朋友的尊重与体贴。这种人际关系的温暖在唐代士人中尤为珍贵,体现了高适的人情味和对友谊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宴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美好时光的感慨,体现了唐代士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词测试:
“良牧”在诗中指代什么?
A. 一位官员
B. 诗人的朋友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诗中提到的“甘棠”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美德
C. 战争
D. 自然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轻松愉快
C. 激昂澎湃
D.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适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友谊与人生的感慨,但王维诗中更多的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而高适则更注重于宴会的欢愉与人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