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52
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
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
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
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
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
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
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
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
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
今天我从磻溪出发,要去阳平,在麻田青峰寺的下院休息。
没想到没能到达峰前寺,只是空手来到渭上村。
这个亭子倒是令人欢喜,修整的小径我并不介意去摸索。
山谷映衬着红栏杆的秀美,古木在山间显得庄重。
路途尽头让我惊讶,岩石断裂了,树林的空缺让我看到河水奔流。
马儿在青草上疲惫地嘶鸣,僧人留下晚餐让我享用。
我在秋日的午后到来,干旱已久的石床温暖如春。
怎能得云彩如盖,能让雨水倾泻如盆?
一起欣赏山下的稻田,凉风吹动着晚秋的叶子翻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才情横溢而被称为“苏东坡”。其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质,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期,他在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后,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秋日午后游历山水时的心情。诗的开头便通过“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表达了他未能达成目标的失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眼前美景的欣赏。诗中提到的亭子、山谷、古木和奔流的河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在孤独的旅途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尽管路途艰难,但他依旧能从中找到乐趣。特别是“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与宁静。
最后,诗人以“安得云如盖,能令雨泻盆”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渴望,似乎在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此外,诗的结尾“共看山下稻,凉叶晚翻翻”则表明他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峰前寺”是指哪里?
诗人希望得到什么?
诗中“路穷惊石断”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