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6:26
霭霭龙旗色,琅琅木铎音。
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节的气氛:龙旗在轻雾中显得分外迷人,木铎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几行宽大的诏书传达了皇帝的旨意,四海之内的人们都为此而振奋。
“龙旗”象征帝王的权威,而“木铎”则是古代传达政令的工具,二者结合,体现出皇命的威严与民众的响应。诗中提到的“数行宽大诏”,意指皇帝通过诏书来传达政令,显示出统治者对四海百姓的关心。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诗写于春天,正值气候转暖,万物复苏之际。苏轼借春天的气候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希望,对民众安康的关怀,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
苏轼的这首《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以清新的意象和富有生机的描绘,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和生命的重生。开篇以“霭霭龙旗色”引入,生动描绘了春日的柔和气氛,仿佛让人置身于春光明媚的景象之中。龙旗的色彩在轻雾中显得朦胧而富有神秘感,暗示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
接下来,“琅琅木铎音”用声音的描绘增添了诗的节奏感,仿佛耳边响起了宣告春天来临的铎声。这一声声铎音,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更是对百姓的召唤,展现了统治者希望与民共振的良好愿望。
“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关怀与期望。宽大的诏书意味着皇帝的治国之道广阔而深远,四海之内的人们因而感受到希望与振奋。这一情感的升华,反映了苏轼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他作为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本诗传达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体现了统治者对百姓的关怀,以及文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通过描绘自然与政令的结合,暗示了良好的治国理政是国家繁荣的基础。
“霭霭”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木铎”是用来:
“数行宽大诏”中的“宽大”指:
对比苏轼的《春帖子词》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国家的关怀。但苏轼的诗更偏向于政治的乐观希望,而杜甫则透出更多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