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0:01
和郭功父韵送芝道人游隐静
观音妙智力,应感随缘度。
芝师访东坡,宁辞万里步。
道义偶相契,十年同去住。
行穷半世间,又欲浮杯渡。
我愿焚囊钵,不作陈俗具。
会取却归时,只是而今路。
观音的智慧和能力,应该是随缘而度的。芝师特地来东坡探访,虽说路途遥远,却毫不在意。我们在道义上偶然相契,十年里共同生活。经历了大半个世界,我还想借酒消愁。我愿意烧掉我的行囊和钵,不再做那些世俗的东西。等到我回归的时候,真正的路就在眼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兼具深厚的哲理和人情味,广泛影响后世。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的送别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芝道人可能是苏轼的朋友,诗中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世俗生活的淡薄。
此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展现了苏轼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开头提到“观音妙智力”,引入佛教思想,强调随缘而行的智慧。诗中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芝道人远道而来,显示出友谊的珍贵和深厚。十年的同居生活让两人之间的道义相契,形成了深厚的情谊。接下来的两句“行穷半世间,又欲浮杯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似乎经历了许多,却依然渴望在酒中寻求解脱。
最后两句“我愿焚囊钵,不作陈俗具”,表现了苏轼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希望能够回归内心的宁静。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蕴含了对人生、友谊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独特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话和情感的描绘,苏轼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其高洁的品格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芝师”指的是谁?
“行穷半世间,又欲浮杯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我愿焚囊钵”的意思是:
答案:1. A;2. A;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