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1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19:04
懒者常似静,静岂懒者徒。
拙则近于直,而直岂拙欤。
夫子静且直,雍容时卷舒。
嗟我复何为,相得欢有余。
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
拙于林间鸠,懒于冰底鱼。
人皆笑其狂,子独怜其愚。
直者有时信,静者不终居。
而我懒拙病,不受砭药除。
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
后会岂无时,遂恐出处疏。
惟应故山梦,随子到吾庐。
懒惰的人常常看起来安静,安静的状态难道只是懒惰的表现吗?笨拙的行为接近于直率,而直率的行为难道就笨拙吗?夫子既安静又直率,温文尔雅,时而舒展,时而收敛。我叹息自己又何必这样呢,彼此之间的欢愉已经显得多余了。我本来并不违逆世俗,而世俗却与我格格不入。我在林间像只笨拙的鸠,冬天像冰底的鱼一样懒惰。人人都嘲笑我的狂妄,唯有你独自怜惜我的愚笨。直率的人有时可以令人信服,安静的人却不能永远处于这种状态。而我懒惰且笨拙的病症,不受砭药的治疗。临行的时候只觉得酒水稀薄,已经与离别的泪水混在一起。后来的相会难道就没有时机吗?我因此担心自己将会与世隔绝。惟有在梦中回到故乡,随你而去我的茅庐。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被誉为“苏东坡”。其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笔法灵动,情感真挚。
《送岑著作》作于苏轼与岑仲勉的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关怀。岑仲勉是苏轼的友人,此诗中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懒”和“静”、“拙”和“直”的对比,探讨了人在世俗压力下的无奈与困境。苏轼以自我反思的方式,表达了对自身性格的认识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与社会的隔阂,表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临行怪酒薄,已与别泪俱”描绘了离别时的悲哀与不舍,情感真挚,极具感染力。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富于人情的温暖,展现了苏轼的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身性格的反思,探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对友谊的珍惜,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与思考。
“懒者常似静”中的“懒者”指的是:
A. 懒惰的人
B. 忙碌的人
C. 高兴的人
D. 聪明的人
诗中提到的“夫子”通常指的是:
A. 苏轼
B. 孔子
C. 岑仲勉
D. 其他文人
诗中“我本不违世”的意思是:
A. 我是个叛逆的人
B. 我并不违背社会
C. 我不想回乡
D. 我不喜欢朋友
答案:1.A,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