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3:20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
作者:苏轼
忘归不觉鬓毛斑,好事乡人尚往还。
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红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张师厚赴京参加殿试的情景。诗人不知不觉中已是鬓发斑白,乡里的人们依旧来往不断。青山阻隔不了西方的视线,我将你送往楚王山的方向。云龙山下,张师厚试穿新衣,放鹤亭前,夕阳西下,我在此为你送行。十里杏花映红了大地,新郎君骑马如飞,远去的背影让人不禁感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情。他的作品涉及政治、哲学、人生等多个方面,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张师厚是苏轼的朋友,赴京参加殿试,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举的重视。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以“忘归”和“鬓毛斑”勾勒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借用乡人往来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因追求理想而不断奋斗的精神。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了送别的壮阔场面,尤其是“断岭不遮西望眼”,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山水送行的画面,寓意着对未来的憧憬。
在描写张师厚试穿春衣时,诗人不仅突出了友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也反映了对年轻人前途的祝福。最后,杏花盛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表现了送别时的喜悦与激动。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友人情谊,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带给读者温暖和激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赴京应试的祝福,流露出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希望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楚王山”象征什么?
诗中“鬓毛斑”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