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6:09
寄题李舍人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陇上家声勇气殊,
边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剪私求宅,
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倚寒窗风淅沥,
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
为问旁邻地有馀。
在陇山上,家族的声望和气概十分独特;
在边疆的鼓声中,希望能安居乐业。
这与王剪的私欲求得的住宅不同,
更像甘宁在晚年享受读书的乐趣。
剑倚在寒冷的窗边,窗外的风淅沥作响;
门口没有杂客,只有柳树稀疏。
蒲州的风土我一生都热爱,
想问问邻居那里还有多余的地方吗?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实事求是的治国理念,强调历史教训对现实政治的重要性。
此诗写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尤其是对安定的渴望,促使他创作出这首诗。
《寄题李舍人》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开篇的“陇上家声勇气殊”直接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自豪感,暗示了他对家族声誉的珍视。接着通过与王剪和甘宁的对比,诗人强调了自己追求的生活理想——远离权谋的纷争,回归书卷之乐。
“剑倚寒窗风淅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静谧的向往。这样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反思和逃避。同时,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如“柳萧疏”,则增强了诗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最后两句提到蒲州的风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邻里关系的关注,表现了他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人情味的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真挚而细腻,充分展示了司马光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情、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珍视,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王剪”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人认为自己的追求与甘宁的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
诗中“剑倚寒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