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9:06
谒金门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春似绣。不是别离时候。
滴尽黄昏残刻漏。月高花影昼。
好在画屏金兽。深琐粉窗兰牖。
溪水南来堪问否。几时离渡口。
春天就像绣品一样美丽。并不是分别的时刻。
黄昏的时光已经滴落,时钟的刻度也显得残缺。月亮高挂,花影在白昼中摇曳。
最美的在那画屏和金色的兽形装饰,深邃的窗户上粉色的窗纱和兰花的窗户。
南来的溪水你可曾问过?究竟何时才能离开渡口?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惆怅。
赵彦端,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文风著称。生活在北宋时期,处于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的交替阶段。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变化的感慨。
诗作产生于春天,正值欣欣向荣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及对将要离别的惆怅。这一时期,诗人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情感,反映个人内心的感受。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开篇“春似绣”便以生动的比喻引人入胜,描绘出春天的美丽如绣品般华丽。接着,诗人通过“不是别离时候”的直白表达,强调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滴尽黄昏残刻漏”一句,将时间的流逝与黄昏的景象结合,形成了对时间无情的感叹。月亮高悬,花影摇曳,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加深了诗歌的意境。后半部分描绘的“画屏金兽”和“深琐粉窗兰牖”,则通过精致的描写塑造出一种优雅的生活环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结尾部分“溪水南来堪问否,几时离渡口”则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思考,流动的溪水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无常,渴望了解未来的心情让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深刻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美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即将分别的惆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春似绣”中“绣”指的是什么? A. 刺绣 B. 绣花 C. 绣品 D. 绣球
诗中“滴尽黄昏残刻漏”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生命的美好 B. 时间的流逝 C. 对自然的热爱 D. 离别的悲伤
“溪水南来堪问否”中的“南来”指的是?
A. 从北方来 B. 从南方来 C. 从东边来 D. 从西边来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