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7:53
甲戍秋道经梁化谒苏长公祠
江头万仞削芙蓉,曾是孤臣此杖筇。
遗庙柏森烟漠漠,丰湖秋净水溶溶。
夏时独苦青苗法,避地偏宜白鹤峰。
断碣不随荒草没,似将留迹寄山农。
在江边高耸的芙蓉花旁,曾经有孤臣手持拐杖经过此地。
遗留下的庙宇在苍松环绕中显得朦胧,丰湖的秋水清澈如镜。
夏天时我独自承受青苗的苦楚,避开尘世的喧嚣,来到了白鹤峰。
那断裂的石碑没有被荒草掩埋,仿佛留下痕迹寄托给山中的农夫。
作者介绍:梁亭表,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过程中,经过苏长公的祠堂,感慨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尤其是在秋天这个反思的季节,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思考愈发浓厚。
这首诗以“甲戍秋道”为引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首联“江头万仞削芙蓉”以夸张手法描述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壮丽的同时,也暗含孤独的情感。接下来的“曾是孤臣此杖筇”则是对历史的回望,表达了对忠臣命运的感慨。
中间部分描绘庙宇和湖泊,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秋意,诗人在这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结尾“断碣不随荒草没,似将留迹寄山农”更是将个人的存在与自然的永恒结合,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相得益彰,情感真挚而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探讨了孤独、历史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臣”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苏轼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丰湖秋净水溶溶”中“秋净”表示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秋天的宁静
c) 夏天的炎热
d) 春天的繁忙
诗中提到的“白鹤峰”象征什么?
a) 忍耐
b) 高洁和超脱
c) 努力与奋斗
d) 归属与团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