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33
秋日不可见,林端但余黄,
杖藜思平野,俛仰畏无光。
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
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
秋天的阳光看不见了,树林的边缘只剩下黄色的树叶。
我手杖拄着,思念那辽阔的平原,低头仰望,害怕没有光亮。
微微的山涧风,吹动着我的衣服和裙子。
明亮的空山月光,照在我头上的霜上。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进行政治、经济改革,作品风格多样,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天,反映了作者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和内心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变迁的感慨。
《秋日不可见》以清冷的秋日景象引入,给人以孤独的感觉。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思索与感伤。开篇提到“秋日不可见”,直接点明了秋季的萧瑟和失落。这种失落不仅是在自然环境的变化中,更是一种内心情感的流露。诗人以“杖藜思平野”表现出自己行走中的孤独,手杖不仅是身体的支撑,更象征着内心的脆弱和对广阔天地的渴望。
“栗栗涧谷风,吹我衣与裳”,生动地描绘了风的轻拂,暗示了秋季的寒冷,增添了诗的凄凉感。最后一句“娟娟空山月,照我冠上霜”则通过月光照在头上的霜,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孤独的美感。整首诗在情感上是沉静的,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个人的孤独,借助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秋日不可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杖藜思平野”中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诗中“娟娟空山月”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