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54
力侔龙象或难堪,唇比仙人亦未惭。
临路长鸣有真意,盘山弟子久同参。
这首诗表达了驴的独特价值和不凡之处。尽管驴的力量可能无法与龙象相比,但它的叫声却不逊色于仙人。驴在路边长鸣,表现出其真实的情感,而在山间行走的弟子们也与驴的陪伴共同交流。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龙象”象征着古代的权威和强大,而“仙人”则代表着高雅和超凡的境界。通过驴的对比,诗人强调了平凡事物的独特之处。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甫,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注重实际和民生,作品风格多样,兼具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王安石政治活动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社会上层建筑与底层生活的思考。驴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寓意深刻。
王安石以驴为题,放眼于平凡之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力侔龙象”展现驴的力量,虽不如王者,但却有其独特的地位。接着“唇比仙人”则用比喻将驴的存在与高雅的理想联系在一起,诗人并不贬低驴的价值,而是强调其独特的声音与个性。
“临路长鸣有真意”,在路边长鸣的驴子,象征着真实与情感的表达,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其存在的意义。最后一句“盘山弟子久同参”则暗示驴在生活中的陪伴角色,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默契与情感。
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传达出深刻的哲理,既有对平凡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人性与生存的思索,体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寻找平凡中的不凡,强调每一种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象”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诗中的“唇比仙人亦未惭”表达了什么情感?
“临路长鸣有真意”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可阅读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它们同样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平凡的追求。
诗词对比:王安石的《驴二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王安石更聚焦于平凡中的独特,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