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4:13
山泉堕清陂,陂月临静路。
惜哉此佳境,独赏无与晤。
埭口哆陂阴,要予水西去。
呼僮拥草垡,复使东南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山水的美丽景象。山泉从清澈的小坡上倾泻而下,月光洒在安静的道路上。可惜如此美好的景致,我只能独自欣赏,无法与他人分享。在小坡的阴影下,水流向西去,我呼唤小伙计来拥抱草垡,再让水流向东南。
此诗虽然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月夜山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独自赏景的惋惜,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推行新法,致力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月夜二首》创作于王安石任职地方官期间,正值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活态度的反思。他借助月夜和山水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中的孤独感。
《月夜二首》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诗人的细腻情感,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月夜图景。开头两句“山泉堕清陂,陂月临静路”通过对泉水和月光的描写,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幽静的氛围。泉水的流动与月光的洒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
接下来的“惜哉此佳境,独赏无与晤”则将个人情感引入,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惋惜。这种孤独感恰恰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即使身处美丽的环境中,却仍感到孤独无依的情感。
后两句“埭口哆陂阴,要予水西去”继续描绘了自然环境,但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水流的方向不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最后一句“呼僮拥草垡,复使东南注”则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亲近与依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在独处时内心的惆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余韵。
该诗通过描绘月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喜
B. 孤独
C. 愤怒
D. 忧伤
诗中提到的“埭口”指的是什么?
A. 小坡的出口
B. 大山的山脚
C. 河流的起源
D. 田地的边缘
答案: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但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王安石的《月夜二首》则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孤独的感受,二者虽同为月夜题材,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