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4:53
节变寒初尽,时和气已春。
繁云先合寸,膏雨自依旬。
飒飒飞平野,霏霏静暗尘。
悬知花叶意,朝夕望中新。
春天刚刚来临,寒冷的天气已经结束。
天气变得温暖,春意盎然。
厚厚的云层开始聚集,润泽的春雨随之而来。
细雨轻轻飘洒在平坦的原野上,
在宁静的空气中,细雨落下,尘土被洗净。
不禁想知道花草的心情,
朝夕之间都在期盼着新的生机。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个典故,但通过描绘春雨的意象,表达了春天来临的喜悦,反映了唐代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的著名皇帝,年号开元,因其政治才能和文化成就而闻名。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强盛,文化繁荣,他个人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本诗写于春季,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及对大自然复苏的欣喜,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与热爱。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雨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与温暖的气息。开篇以“节变寒初尽,时和气已春”引入,直接传达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接着,诗人用“繁云先合寸,膏雨自依旬”描绘了厚重云层聚集的情景,细雨的降临预示着万物复苏。诗中“飒飒飞平野,霏霏静暗尘”则生动地描绘了春雨洒落在广袤的原野上,雨声轻柔,空气清新,暗示着洗净尘埃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气氛。最后一句“悬知花叶意,朝夕望中新”引发了对花草生长状态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复苏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首诗整体上以清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到来,春雨的滋润,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生命的热爱。
诗的作者是谁?
“节变寒初尽”意指什么?
诗中“霏霏静暗尘”传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