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8:28
原文展示: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白话文翻译:
君子遵循天道的运行,四季变化是可以预见的;
而小人只随遇而安,无法预测寒暑的变换。
利益和害处是有常理的,取舍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怎么能让我的心,清明而不受远方的忧虑和疑惑所困扰呢?
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君子法天,代表着一种高尚品德与对自然法则的尊重,而小人则代表着随波逐流、缺乏远见的人。诗中“寒暑不可期”反映了小人的局限,强调了君子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与掌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及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以散文著称,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强调了君子应当具备的高尚品质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诗中表达了对小人行为的不屑和对君子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君子法天运》以“君子”和“小人”对比,表现出作者对人格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小人的批评。全诗运用对比手法,强调君子的智慧和小人的短视。君子能够预见四季的变化,说明其具有高瞻远瞩的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而小人则被动应对,缺乏洞察力。诗中提到“利害有常势”,意味着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面前,君子能够保持心态的平和和理性的选择,而小人则容易因短期利益而迷失方向。
全诗节奏明快,字句简练,体现出韩愈作为散文大家的语言风格。诗中通过“皎皎远忧疑”来表达作者对理想人格的期许与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清明。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一种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与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强调了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与尊重,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君子应当如何面对自然的变化?
A. 随波逐流
B. 理智应对
C. 无所谓
小人对寒暑的态度是?
A. 能够预见
B. 随遇而安
C. 早有准备
诗中“皎皎远忧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迷茫
B. 清明
C. 忧虑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者均涉及高远的理想追求,但韩愈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豪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