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9:08
寄韩愈
作者:张籍
野馆非我室,新居未能安。
读书避尘杂,方觉此地闲。
过郭多园墟,桑果相接连。
独游竟寂寞,如寄空云山。
夏景常昼毒,密林无鸣蝉。
临溪一盥濯,清去肢体烦。
出林望曾城,君子在其间。
戎府草章记,阻我此游盘。
忆昔西潭时,并持钓鱼竿。
共忻得鲂鲤,烹鲙于我前。
几朝还复来,叹息时独言。
我住在这简陋的小屋里,并不是我的家,新居尚未安顿下来。读书时我躲避尘世的纷扰,这里才让我感到宁静。经过郭家村和许多园田,桑树和果树相连。我独自游荡,感到无比寂寞,就像寄居在空荡荡的云山之中。夏天的景色常常令人烦躁,茂密的树林里没有蝉声吵闹。临溪洗手,清洗去身体的烦恼。走出树林,遥望曾经的城镇,君子就生活在其中。戎府的草书记阻碍了我这次的游览。回忆起昔日西潭的时光,我们一起拿着钓竿。我们欢喜地钓到了鲂和鲤,鲜美的鱼在我面前烹饪。几次再来这里,时常叹息独自言语。
作者介绍:张籍,字公权,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66年,卒于约830年,主要以古诗闻名,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与友谊。他的诗风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张籍在隐居生活中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选择隐居,反映了士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求。
《寄韩愈》是一首充满了乡愁和对友谊思念的诗作。诗人张籍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野馆非我室,新居未能安”便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居无定处使他感到不安和寂寞。而“读书避尘杂,方觉此地闲”则显示了他通过读书来寻求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描写“过郭多园墟,桑果相接连”,则展现了诗人游历时的愉悦感受。诗中的“独游竟寂寞,如寄空云山”,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之中,内心却是无比孤独的情感。这种孤独感在夏天的“常昼毒,密林无鸣蝉”中显得尤为突出,环境的热闹和寂静形成鲜明对比。
“临溪一盥濯,清去肢体烦”是诗中一处生动的描写,洗去烦恼的意象令人感受到诗人渴望解脱的心情。诗人在回望曾经的城市时,想起了与友人韩愈一起钓鱼的快乐时光,形成了对比和怀念。最后的“几朝还复来,叹息时独言”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谊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怀念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孤独和友谊,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对情感的渴望和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在哪种环境中感到“此地闲”?
诗中提到的“君子”指的是谁?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洗去身体的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