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0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08:23
桃源行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渔舟在武陵水中轻轻摇摆,
钓鱼者抛下鱼线,顺流而去,误入桃花源数里。
在清澈的溪水中寻觅,漫天的花朵如绵绵细雨,
我踏着花瓣寻找小径,来到洞口前。
洞门前乌黑的烟雾缭绕,
我在暗处走了几步,突然碰见光明。
世俗的人们惊恐的看见了仙子,
纷纷前来致词,怎么会来到这里。
片刻间,冰雪的容颜全被打破,
笑着询问人间的事情。
我因叹息隐居于此,播种美玉,
却不知人间如同风烛般脆弱。
宴席上羞于用石髓劝酒,
松脂的灯火留我宿住。
鸡鸣犬吠声远远传来,
晨色朦胧中五彩云霞绽放。
渔人振衣走出门,
满庭花朵纷乱无路可走。
我突然害怕失去乡县,
一息之间不肯离开桃源。
桃花满溪水如同明镜,
尘心如同污垢难以去除。
那位仙人一出门便寻不见踪影,
至今流水依旧,山峦重重叠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弼,号宗臣,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桃源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借助桃花源的意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桃源行》是一首描绘理想境界的诗,借助渔舟误入桃花源的故事,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与宁静,构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国度。诗起初描绘了渔舟漂荡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接着进入桃源,描绘出四周盛开的花朵与清澈的溪水,展现出一种祥和与美好的生活图景。随后,诗人通过与“仙子”的对话,表达了对人世间的思考与感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桃源生活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桃花虽美,却难以洗去内心的尘埃,隐居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令诗人感到深深的不安与恐惧。最终,诗人意识到即使桃源再美好,终究也难以长久,留下的只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索,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与无奈。诗歌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对世俗烦恼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渔舟何招招”描绘的是哪种情景?
A. 渔舟摇摆
B. 渔舟沉没
C. 渔舟驶离
D. 渔舟停泊
“桃源”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历史遗迹
D. 普通村庄
“尘心如垢洗不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人间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