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歌词

《踏歌词》

时间: 2025-05-10 09:38:00

诗句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38:00

踏歌词

原文展示: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白话文翻译:

在傍晚的江南,我听见竹枝曲的歌声,南方的人们在欢庆,而北方的人却在悲伤。自从雪中开始唱新歌,直到三春的花朵凋零的时候。

注释:

  • 日暮:指黄昏时分。
  •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 竹枝:竹枝曲,一种民间小曲。
  • 南人:南方人,指江南地区的人。
  • 北人:北方人,指北方地区的人。
  • 唱新曲:唱新的歌曲,表明新生活的开始。
  • 三春:指春天的三个月,通常指春季的生机盎然。

典故解析:

“竹枝曲”是唐代江南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歌曲,表现了当地的生活风情和人们的乐观情绪。诗中提到的“雪里唱新曲”可能暗指北方的寒冷与困苦,而江南则因气候温暖而生机盎然,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 Saint,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以诗歌、散文和政治活动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踏歌词》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比南北人们的不同心态,反映了社会的分裂与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踏歌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南北地区人们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诗的开头便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江南,音乐悠扬动听,给人一种温暖和欢快的感觉。接着,诗人对比了南人和北人的不同心境,南人行乐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而北人的悲伤则反映了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苦恼与无奈。

从“自从雪里唱新曲”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北方的寒冷与南方的春暖相对立,描绘出一种生机与希望的对比。此句不仅展现了新曲的诞生,更暗含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最后一句“直到三春花尽时”,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易逝与生活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隐含着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暮江南闻竹枝:描绘傍晚时分的江南,竹枝曲在耳边回荡,传递出温馨的气氛。
  2. 南人行乐北人悲:对比南方人的欢快和北方人的悲伤,反映出不同地区的生活状态。
  3. 自从雪里唱新曲:北方在寒冷中仍有新歌产生,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4. 直到三春花尽时:时间的流逝,暗示美好事物终将消逝,感叹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南北方人情感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意象:竹枝曲、雪、春花等意象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不同人群在相同环境下的不同反应,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1. 江南:象征温暖、欢快的生活。
  2. 竹枝曲:代表民间文化和人们的情感寄托。
  3. :象征寒冷与困苦。
  4. 三春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南人”与“北人”分别象征什么?

    • A. 欢快与悲伤
    • B. 富裕与贫穷
    • C. 东方与西方
  2. 诗中提到的“竹枝曲”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民间歌曲
    • C. 一种舞蹈
  3. “自从雪里唱新曲”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希望
    • C.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琵琶行》与《踏歌词》均通过音乐传达情感,但《琵琶行》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历程,而《踏歌词》则更关注社会的对比与反映。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重阳日次荆南路经武宁驿 岸梅 过蛮溪渡 春晚岳阳言怀二首 春日即事 春晚泊船江村 华清宫三首·其一 华清宫三首·其三 莲花 华清宫三首·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肀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鹵字旁的字 一岁载赦 伐性之斧 取予有节 千结尾的成语 厂字头的字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披香 凵字底的字 讥噪 嫩手 寻章摘句 倚官挟势 鬯字旁的字 无产阶级革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