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0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09:38
小閤回残梦,开帘转晓晖。
露寒风不定,花落鸟惊飞。
病渴偏思柘,朝寒怯减衣。
沈钱将谢雪,持底送春归。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诗人从梦中醒来,拉开窗帘,看见晨光透进来。清晨的露水寒冷,风也时而强烈,花朵纷纷飘落,鸟儿因为惊慌而飞起。此时诗人因生病而口渴,特别想喝柘(柘树的果实),早晨的寒意让他不由得想多穿几件衣服。最后,他感叹着,钱币像雪一样消逝,春天即将离去。
“病渴偏思柘”中提到的柘树,古代常常用来比喻美好事物或心中所念之物,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期盼。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诗词、散文、史学等多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感受和生活体验为题材,兼具哲理性和抒情性。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描写了诗人在清晨醒来时的感受,反映了春天的气息与个人的情感交织。诗人在生病期间,思绪仍旧回归自然,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感慨。
《春晓》是一首极具春意的诗作,通篇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与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晨的宁静与美好。开篇的“小閤回残梦,开帘转晓晖”,不仅描绘了诗人从梦中醒来的瞬间,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梦境中的美好已然不再。晨光透过窗帘洒入,给人以希望的感觉。接下来的“露寒风不定,花落鸟惊飞”,则生动地刻画了春天早晨的气候变化,风的忽然和鸟的惊飞似乎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诗人在这时感到身体的不适,产生了“病渴偏思柘”的念头,表现了身体与心灵的对比。最后一句“持底送春归”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春天短暂的惜别之情。这种时光流逝的感叹,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在简短的四句中,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早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春天短暂的珍惜,展现了自然与人内心的和谐与冲突。
诗人从梦中醒来时,拉开了什么?
A. 窗户
B. 窗帘
C. 门
D. 帐子
“病渴偏思柘”中的“柘”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
B. 一种花
C. 一种果实
D. 一种草
诗中的“沈钱”比喻什么?
A. 生命的珍贵
B. 时间的流逝
C. 金钱的消失
D. 春天的离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