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9:24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作者: 李白 〔唐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青天上的明月,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升起?我今天停下酒杯,向月亮提问。
人们想要攀摘明月却无法实现,而月亮的运行却始终伴随人类。
月光如同明亮的镜子照耀着丹阙,绿烟消散后清辉闪烁。
只见夜晚从海面上升起,谁知道早晨的阳光又是如何在云间消失的呢?
白兔在捣药,秋天又回到了春天,嫦娥孤独地栖息着,不知与谁为邻?
如今的人们无法见到古时的明月,而今夜的月亮曾经照耀过古人。
古人和今人就像流水一样,大家共同欣赏着明月,都是如此。
我只希望在歌唱与喝酒的时候,月光能够长久地照亮金杯里的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号太白,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飘逸的诗风被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四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对自由、理想、自然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白的游历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月亮的感慨。诗中寄托了对人生无常与古今相通的哲思,展现出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诗人通过与月的对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提问,设定了与月亮的对话场景,展现了李白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诗中“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句,既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揭示了人无法触及的无奈。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嫦娥与白兔的典故,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表现出对古人今人共同欣赏明月的感慨。这种流逝的时间与共同的情感,使得古今的界限模糊,增添了诗的哲学深度。最后一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则表达了李白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极富感染力。
逐句解析:
青天有月来几时?
询问明月何时升起,表现了对时间的沉思。
我今停杯一问之。
停下酒杯,向月亮发问,象征思索与沉思。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说明人们无法触及明月,但月亮却始终伴随人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描绘了明月如同明亮的镜子,照耀着宫殿,展现出优美的意象。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反映了夜晚的到来与日出的不可知,表达了对时间无常的感慨。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引用神话,表现了孤独和对长生的渴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反映古今交融,展现出历史的流逝与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表示古今人们都一样欣赏明月,时间如流水般流逝。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希望月光永远照亮酒杯。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李白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兔”象征什么?
A. 美丽
B. 长生不老
C. 孤独
李白在诗中停杯是什么原因?
A. 喝醉了
B. 沉思
C. 听音乐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时间与友谊
C. 自然风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