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3:26
荆门浮舟望蜀江
作者: 李白 〔唐代〕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春天的水流从月峡而来,我的舟船在水面上漂浮,目光所及之处究竟有多远呢?正是桃花的流动,依然是锦江那样的色彩。江水是那么的清澈和明亮,广阔无垠,与天空相平。沿着蜿蜒的巴山,摇曳的楚云在空中游荡。雪光照耀着聚沙的雁群,花儿飞出山谷,莺鸟在空中歌唱。芳洲的景色已经改变,碧绿的树木郁郁葱葱,热情迎接着。夕阳下的烟波荡漾,我扬帆起航,海面上月光闪烁。江陵的远方有明亮的火光,应该能到达渚宫城。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游历四方,诗风豪放,才情横溢。他的作品多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游历蜀地时,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描绘的江流、山川、桃花等景象,映射了他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荆门浮舟望蜀江》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展现了李白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春水月峡来”引入,春天的水流带来生机与希望,使人感到轻松愉悦。接着,李白通过对江水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锦江的美丽与清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开阔的意境。
诗中“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通过对山与云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仿佛身处于世外桃源。李白的笔触轻盈而灵动,仿佛能感受到风的呢喃与水的轻柔,令人向往。
在“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中,雪光照耀下的景象充满生机,鸟语花香的自然画面令人心醉。尤其是“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展现了作者的豪情与壮志,似乎在呼唤他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景色迷人的画卷,蕴含着李白的个性与情感,体现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热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逐句解析:
春水月峡来,浮舟望安极?
描述春天的水流从月峡流淌而来,舟船在水面上漂浮,目光远眺,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正是桃花流,依然锦江色。
桃花的流动象征着春天的气息,锦江的美丽依然如昔,暗示自然的恒久与美好。
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
描述江水清澈明亮,与辽阔的天空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开阔的意境。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
通过描绘蜿蜒的巴山和轻盈的云彩,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雪光照耀下的景象生动而富有生机,鸟儿和花儿在春天的舞动中,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芳洲却已转,碧树森森迎。
描述芳洲的变化与碧绿树木的迎接,暗示着时光流转与自然的生生不息。
流目浦烟夕,扬帆海月生。
在傍晚的河岸,烟波荡漾,扬帆出发,象征着追求与探索的精神。
江陵识遥火,应到渚宫城。
预示着即将到达远方的江陵,隐喻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浪漫主义的个性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荆门浮舟望蜀江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江色”是怎样的颜色?
A. 红色
B. 绿色且明亮
C. 蓝色
D. 灰色
诗中“雪照聚沙雁”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雪花纷飞
B. 雁群聚集在沙滩上
C. 沙漠风光
D. 河边野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