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6:45
宿无相寺
(李白)
头陀悬万仞,远眺望华峰。
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
烟岚随遍览,踏屐走双龙。
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
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
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
在高悬的山峰上,我远远地眺望华山的美景。
暂且借用金沙江的水,洗净这九朵芙蓉花。
烟雾缭绕中,我踏着木屐游览,似乎走在双龙之上。
明天我将登高而去,不知山中的僧人谁会与我同行?
此刻我暂时躺在禅床上,枕着月光睡在青松下。
此时只听得鸟儿的啼鸣,仿佛是来报晓的钟声。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洒脱、个性鲜明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饮酒、抒怀等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白游览无相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禅宗生活的向往。无相寺位于华山附近,是一个充满禅意的地方,李白在这里放松心情,体验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宿无相寺》展示了李白那种洒脱与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以“头陀悬万仞”开篇,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山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接着,诗人借用金沙水洗涤心灵,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诗中的“烟岚随遍览”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神秘,使人仿佛置身其境。
“踏屐走双龙”一句,形象地表现出李白游览的轻松与愉悦,同时也隐喻着他在高山之巅的洒脱与自由。接下来的“明日登高去,山僧孰与从?”则引发思考,表达了李白对同道之人的期盼与孤独感。在此,诗人用“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展现了他对禅意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安宁的心情。
最后一句“更尽闻呼鸟,恍来报晓钟”,以鸟鸣和钟声作结,回归到自然的和谐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对高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头陀悬万仞”中的“头陀”指的是:
A. 高僧
B. 山神
C. 仙人
在诗中,李白对自然的感受是:
A. 厌烦
B. 热爱
C. 无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 vs. 王维:李白的《宿无相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注重豪放与洒脱,王维则更侧重于宁静与内敛。
主题分析:李白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雄伟,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