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湖

《西湖》

时间: 2025-05-01 01:45:57

诗句

西湖历历旧嬉游,佳处欣逢辄少留。

却恨草堂元不识,故教俗眼为君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57

原文展示:

西湖历历旧嬉游,
佳处欣逢辄少留。
却恨草堂元不识,
故教俗眼为君羞。

白话文翻译:

在西湖的美景中,昔日的游玩记忆历历在目,
每当遇到美丽的景致,我总是难以驻足停留。
但我却怨恨草堂本来不识这些美好,
因此让世俗的眼光为你感到羞愧。

注释:

  •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 嬉游:嬉戏游玩。
  • 佳处:美好的地方。
  • :每次、总是。
  • 草堂:指作者的住所,象征其隐居生活。
  • 俗眼:世俗的眼光、观点。
  • :感到羞愧。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
  • 草堂:在古代文人中常常用以指代隐居生活的地方,象征简朴与清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说友,宋代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才华出众,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结合为主,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游览西湖时,表达了对美景的留恋与对隐居生活的反思,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西湖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往昔游玩的回忆,诗中充满了深情与遗憾。开头两句“西湖历历旧嬉游,佳处欣逢辄少留”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致,以及诗人对往日游玩的怀念,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掺杂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反映出他对世俗眼光的不满与反思。诗人认为草堂虽然简朴,却不能识别世间的美好,最终导致了对美的无知和对自身的羞愧。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深刻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价值与理想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湖历历旧嬉游:诗人提到自己在西湖的嬉游经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佳处欣逢辄少留:每当遇到优美的地方,诗人都难以久留,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3. 却恨草堂元不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草堂感到不满,认为它无法感知世间的美好。
  4. 故教俗眼为君羞:因此让世俗的眼光为自己感到羞愧,表现出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与批判。

修辞手法:

  • 对比:草堂的隐居与西湖的美景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 象征:草堂象征着清贫与隐逸,而西湖则象征着美好与向往。
  • 反语:诗人通过“俗眼”一词,反映出对世俗观念的不屑。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隐居生活的反思,揭示出一种对世俗眼光的抵触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诗意,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
  • 草堂:象征隐逸生活的清贫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无奈。
  • 嬉游:表现出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西湖”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个人的孤独
    • C. 社会的喧嚣
  2. 在诗中,诗人对草堂的态度是:

    • A. 称赞
    • B. 反感
    • C. 无所谓
  3. “俗眼”的含义是指:

    • A. 精明的眼光
    • B. 世俗的眼光
    • C. 清新的眼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江河湖泊的美丽,与袁说友的诗歌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短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乐学士知舒州 送国子徐博士之沣州 送高先驱辈南归 送冯中允使蜀 送表侄达师归鄱阳 明道人归西林求题院额作此送之 柳枝辞十二首 柳枝词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张家长,李家短 衣冠文物 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歺字旁的字 行香子 富室大家 再三再四 瓜字旁的字 任贤用能 风字旁的字 无事不登三宝殿 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野蔌山肴 涂歌里抃 任劳任怨 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