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句

《句》

时间: 2025-05-02 20:02:00

诗句

共泉分地脉,砧杵共秋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2:00

原文展示:

句 徐铉 〔唐代〕 共泉分地脉,砧杵共秋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与泉水共享大地的脉动,与砧杵共享秋天的声音。

注释:

  • 共泉:与泉水共同。
  • 分地脉:分享大地的脉动,这里指泉水流动的声音。
  • 砧杵:古代用来敲打衣物的一种工具,这里指砧杵敲打的声音。
  • 共秋声:与秋天的声音共同,这里指秋天的氛围和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元休,号虎丘山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五言诗见长。此诗可能是在秋天创作,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徐铉在户外听到泉水流动和砧杵敲打的声音,感受到了秋天的氛围,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深刻感受。诗中的“共泉分地脉”描绘了泉水流动的声音,仿佛是大地的脉动,而“砧杵共秋声”则捕捉了秋天特有的声音,砧杵的敲打声与秋天的氛围相融合。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泉分地脉”:这句诗通过“共泉”和“分地脉”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与泉水共同感受大地的脉动,泉水流动的声音被赋予了生命和动感。
  • “砧杵共秋声”:这句诗中的“砧杵”和“秋声”相结合,描绘了秋天特有的声音场景,砧杵的敲打声与秋天的氛围相互呼应,增强了秋天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共泉”和“共秋声”的拟人手法,赋予了泉水和砧杵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对仗:诗中的“共泉”与“砧杵”,“分地脉”与“共秋声”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悟。通过描绘泉水和砧杵的声音,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以及对秋天氛围的细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着生命和流动,代表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 砧杵:代表了人类的活动和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声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秋天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共泉分地脉”描绘了什么声音? A. 风声 B. 泉水流动声 C. 鸟鸣声 D. 人声
  2. 诗中的“砧杵共秋声”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春天的田园 B. 夏天的海滩 C. 秋天的庭院 D. 冬天的雪地

答案: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宁静和美丽。

诗词对比:

  • 徐铉的《句》与杜甫的《秋兴八首》: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声音和氛围,但徐铉的诗更加简洁和抽象,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具体和丰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以及唐代文学的背景。

相关查询

九江春半雨中寒甚忽见梨花 甲申岁作 寄别友生马千里 寄别友生马千里 继韩尚书春日舟行韵 继韩尚书春日舟行韵 记梦 记梦 即事 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字旁的字 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溃腐 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必定 慷慨赴义 呼天叩地 病由口入 斤字旁的字 兄死弟及 车字旁的字 轮路 悬仰 瞎子断匾 包含蹋的词语有哪些 攸攸 身字旁的字 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