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七夕

《七夕》

时间: 2025-05-05 10:03:17

诗句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03:17

原文展示: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白话文翻译:

回想起少年时,常常盼望七夕这个节日,竹竿顶上挂着的愿望丝线多得让人心生向往。

注释:

  • 乞巧:指的是乞求巧手的技艺,源自于民间关于七夕节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祈求巧手和美好的爱情。
  • 竹竿:竹竿是七夕节的象征,通常用来悬挂丝线、织女、牛郎星等相关意象。
  • 愿丝:指的是用来表达愿望的丝线,通常是用来寄托爱情和美好愿望的象征。

典故解析: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这个节日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象征着爱情与团圆。诗中提到的“竹竿”和“愿丝”,正是七夕节习俗的体现,反映了古人对爱情和巧手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内容涉及社会、人生、爱情等多个方面,特别擅长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七夕》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对爱情的向往与珍视。七夕节的习俗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爱意和团圆的期待,诗人在此时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七夕》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开头的“忆得少年长乞巧”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回忆,仿佛带领读者回到了那段单纯的岁月。诗中“竹竿头上愿丝多”则生动地描绘了七夕节的习俗,竹竿和丝线象征着对爱情的期待与祝福。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甜美的情感交织,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深刻情感,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得少年长乞巧:表达了对年少时光的追忆,强调了对七夕乞巧的渴望,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竹竿头上愿丝多:竹竿上挂着的丝线象征着愿望与祝福,暗示了对爱情美好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美感。
  • 意象:竹竿和丝线的意象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和爱情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对少年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愿望的寄托,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细腻感悟与对爱情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夕:象征爱情和团圆的节日。
  • 竹竿:代表着传统习俗,象征着对美好愿望的寄托。
  • 愿丝:象征着对爱情的期待和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七夕节的传说主要围绕哪两个角色?

    • A. 杨贵妃和李白
    • B. 牛郎和织女
    • C. 王维和白居易
  2. “乞巧”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 A. 乞求财富
    • B. 乞求巧手的技艺
    • C. 乞求长寿
  3. 诗中提到的“愿丝”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的祝福
    • C. 家庭的温暖

答案:

  1. B. 牛郎和织女
  2. B. 乞求巧手的技艺
  3. B. 爱情的祝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体现了对爱情与思念的主题。
  • 《鹊桥仙·纤云弄巧》: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故事。

诗词对比:

  • 李商隐的《无题》:同样探讨了爱情的主题,但情感更加复杂和隐晦。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虽然主题不同,但也表达了对亲情和团圆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关查询

潓阳亭作 登白云亭 引东泉作 石鱼湖上作 宴湖上亭作 别何员外 送孟校书往南海(一作别孟校书) 漫酬贾沔州 樊上漫作 刘侍御月夜宴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暮 双人旁的字 三重门 比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眼意心期 踯躅 东闯西走 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桑葚儿 疲殚 扶余海外 相时度力 采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怒目而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