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01:51
四面烟波绕,藏书有一楼。
兴亡元老在,文献美人留。
桥细穿荷叶,舟轻及素鸥。
爱予初命笔,交脊有春秋。
四周烟波缭绕,书籍藏在一楼。
历史的兴亡与元老在此,文献和美人永留。
桥梁细长穿过荷叶,轻舟缓缓靠近白鸥。
我对写作的热爱刚刚开始,笔下交织着春秋的故事。
“春秋”指的是《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诗中提到的“文献美人”,可能暗指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如王异、班昭等,强调了女性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屈大均(1591年-1645年),字仲明,号牧斋,明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屈大均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本诗创作于明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诗抒发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文化和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对历史人物及文献的敬仰。
这首诗在形式上较为精炼,四联八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系统。诗人通过对周围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藏书与文化的热爱。首联通过“烟波”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环境,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次联则引出历史的深远,强调了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诗中细腻的描绘如“桥细穿荷叶”,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文化的细腻与深远。而最后两句则传达了诗人对写作的热爱,表示他愿意以笔为媒,书写历史与春秋。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屈大均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表现了诗人对知识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创作的初衷和理想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藏书”主要指什么?
a) 书籍
b) 诗篇
c) 文章
“桥细穿荷叶”中的“桥”是用来描述什么?
a) 自然风光
b) 文化遗产
c) 交通工具
诗人对写作的态度是?
a) 随意
b) 热爱
c) 厌倦
以上内容为对《访钱牧斋宗伯芙蓉庄作》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