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5:52
和敬亭苦雨之作
作者: 敦敏 〔清代〕
阴云凝塞阴气媾,
十日淫潦无昏昼。
出门不敢恃油衣,
以瓦为之亦复漏。
溜檐方收飞瀑声,
悬空忽作倾盆骤。
荒园径合青藓斑,
小斋壁染苔纹绣。
我尝爱雨如狂颠,
见此何堪双眉绉。
安得女娲鍊石手,
璺补青天无渗窦。
晚来稍喜霁色新,
黑云又向西山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十天的苦雨,阴云密布,阳光不再。诗人出门时即使穿着油布衣服,也不敢奢望能抵挡雨水,甚至用瓦片遮挡也无法阻挡漏水。雨声如飞瀑般从屋檐滴落,霎时间如倾盆大雨般倾泻而下。荒废的园子里青苔斑驳,简陋的书房墙壁上也染上了苔藓的花纹。我曾经狂热地喜爱雨水,但如今面对这样的景象,不禁皱起了眉头。若能拥有女娲的炼石之手,便可修补天空,令其不再漏雨。傍晚时分稍微见到一些晴朗的色彩,但黑云又向西山聚拢。
作者介绍
敦敏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象及其与人情的关系,常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连绵不断的雨季中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苦雨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无奈与对美好天气的渴望。
这首诗以“苦雨”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连绵阴雨的无奈与苦恼。开篇用“阴云凝塞阴气媾”描绘出一种压抑的气氛,紧接着以“十日淫潦无昏昼”强调了雨水的持续与强烈,给人一种沉闷压迫的感受。诗人在雨中出门,尽管身穿油衣,却仍然无法抵挡雨水的侵袭,进一步渲染了雨水的无情。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溜檐方收飞瀑声”与“悬空忽作倾盆骤”生动地表现出雨水的急促与猛烈。
在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中,诗人流露出对雨的复杂情感,曾经快乐的雨被这场苦雨所改变,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通过“我尝爱雨如狂颠,见此何堪双眉绉”得以体现。最后,诗人寄托了对晴天的渴望与对宇宙力量的向往,抒发了对生活的深切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无奈,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也抒发了对美好天气的渴望,表现了人对环境变化的敏感与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中对雨的复杂情感及对生活状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自然现象?
A. 雪
B. 雨
C. 风
诗中提到的“女娲”是谁?
A. 一位神话人物
B. 一位历史人物
C. 一位诗人
诗人对雨的态度是什么?
A. 一直喜欢
B. 从喜欢转为厌烦
C. 从厌烦转为喜欢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些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古诗词中自然与人情的关系,感受到诗人情感的真实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