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4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1:46
圣主中兴迈盛周,
联翩方召并公侯。
神威欲挟雷霆下,
大业常同江汉流。
藻火但闻山甫衮,
桐庐岂有子陵裘。
鹓鸾台阁方新构,
杞梓楩楠一例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世的景象。圣明的君主复兴了大周王朝,接连召集了众多的公侯大臣。君主的威严就像雷霆般降临,大业的成就如同江汉河水般绵延不绝。山中传来藻火的响声,难道桐庐里还有像子陵那样的人吗?鹓鸾台阁刚刚新建,杞梓木、楩楠木也都一一收集齐全。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湖南人,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国藩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干,致力于振兴清朝,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以其儒学精神和实用主义著称。
这首诗写于清朝中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曾国藩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激励士人追求理想与报国之志。
这首诗通过描绘盛世景象,展现了曾国藩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开篇提到的“圣主中兴”,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当下政治局势的反思。诗中通过“神威欲挟雷霆下”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君主的威严与大业的兴盛。后半部分则用“藻火”和“桐庐”引出隐士的思想,营造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未来的希冀,体现了曾国藩作为士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期待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传达出曾国藩作为士人的责任与使命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
诗中提到的“圣主”是指哪位君主?
“藻火”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桐庐”代表什么?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但更注重个人与国家的悲欢离合,而曾国藩则展现了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与建设的信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视角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