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0:40
沧海横流泽有鸿,
微生独出一当熊。
千艘梭织怒涛上,
万幕笳吹明月中。
屠罢长鲸波尚赤,
战归骄马汗犹红。
谁知春晚周郎老,
更与东皇乞好风。
在波涛汹涌的沧海上,有着大雁飞翔,
微生独自出现在这场大浪的雄壮场面。
千艘小船在怒涛中如织般穿行,
万幅乐器在明亮的月光下奏响。
屠宰鲸鱼后,海浪仍是鲜红,
战士们归来,骏马的汗水依然鲜红。
谁能知道春天已晚,周郎已老,
更希望东风能再次相助。
曾国藩(1811-1872),字孟琴,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洋务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主张变法自强,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其诗词多反映个人情怀和家国情怀,风格沉稳深厚。
这首诗是在曾国藩经历了战乱和动荡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不仅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曾国藩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动荡与希望的场景,首先通过沧海和大雁的意象,展示出外部环境的波澜壮阔。这种环境不仅是战斗的背景,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微生独立于这浩浩荡荡的场面,暗示着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孤独。接着,诗中描绘的千艘小船和万幕乐器,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拼搏的场景,似乎在劝勉人们要勇于面对挑战。后面的屠鲸与战马,则是对战争残酷性的隐喻,鲜血未干,彰显出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最后一句提到周郎,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东风的期盼,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曾国藩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反映了曾国藩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表达了面对动荡不安的时代,个人的孤独与渺小,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曾国藩
C. 杜甫
“沧海横流泽有鸿”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A. 鱼
B. 大雁
C. 海鸥
“谁知春晚周郎老”中的“周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周瑜
C. 刘备
曾国藩的《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涉及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曾国藩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奋斗,而苏轼则更多地反映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两者在用词和意象上各有特色,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