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 其一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 其一》

时间: 2025-04-30 04:00:40

诗句

沧海横流泽有鸿,微生独出一当熊。

千艘梭织怒涛上,万幕笳吹明月中。

屠罢长鲸波尚赤,战归骄马汗犹红。

谁知春晚周郎老,更与东皇乞好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0:40

原文展示:

沧海横流泽有鸿,
微生独出一当熊。
千艘梭织怒涛上,
万幕笳吹明月中。
屠罢长鲸波尚赤,
战归骄马汗犹红。
谁知春晚周郎老,
更与东皇乞好风。

白话文翻译:

在波涛汹涌的沧海上,有着大雁飞翔,
微生独自出现在这场大浪的雄壮场面。
千艘小船在怒涛中如织般穿行,
万幅乐器在明亮的月光下奏响。
屠宰鲸鱼后,海浪仍是鲜红,
战士们归来,骏马的汗水依然鲜红。
谁能知道春天已晚,周郎已老,
更希望东风能再次相助。

注释:

  • 沧海:指大海,象征广阔而不易驾驭的环境。
  • 鸿:指大雁,寓意志向远大或高远的理想。
  • 微生:或作“微生”,可能指代作者或某种特定的人物。
  • 长鲸:指大的鲸鱼,象征着巨大的力量。
  • 周郎:指周瑜,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寓意智慧和战略。
  • 东皇:指东风,象征着顺利和帮助。

典故解析:

  • 周郎:周瑜不仅是历史人物,也是智慧与勇气的象征。他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广为流传,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助刘备打败曹操。
  • 东风: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借助东风来火烧曹军,象征着时势的把握和机遇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字孟琴,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洋务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主张变法自强,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其诗词多反映个人情怀和家国情怀,风格沉稳深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曾国藩经历了战乱和动荡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不仅有对战争的反思,也有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曾国藩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动荡与希望的场景,首先通过沧海和大雁的意象,展示出外部环境的波澜壮阔。这种环境不仅是战斗的背景,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微生独立于这浩浩荡荡的场面,暗示着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孤独。接着,诗中描绘的千艘小船和万幕乐器,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拼搏的场景,似乎在劝勉人们要勇于面对挑战。后面的屠鲸与战马,则是对战争残酷性的隐喻,鲜血未干,彰显出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最后一句提到周郎,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东风的期盼,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曾国藩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沧海横流泽有鸿:描绘大海的广阔与波涛,强调环境的动荡。
  2. 微生独出一当熊:微生的孤独与勇气,象征个体在大环境中的坚韧。
  3. 千艘梭织怒涛上:千艘小船在波涛中穿梭,象征人们在困境中奋力拼搏。
  4. 万幕笳吹明月中:乐器声响在明月下,表现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5. 屠罢长鲸波尚赤:战争的残酷,血迹未干,反映出生命与死亡的无常。
  6. 战归骄马汗犹红:战士归来,骏马依然在流汗,暗示着战争的艰辛与牺牲。
  7. 谁知春晚周郎老: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周郎的智慧与衰老。
  8. 更与东皇乞好风:期盼东风的到来,希望能获得新的机遇与助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浪比作战斗的背景,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千艘梭织怒涛上,万幕笳吹明月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东风”象征着机遇与希望,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曾国藩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表达了面对动荡不安的时代,个人的孤独与渺小,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美好的期盼,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沧海:象征动荡与广阔,暗示历史的变迁。
  2. 鸿:代表自由与高远的理想。
  3. 长鲸:象征巨大的力量与战争的残酷。
  4. 骄马:象征英勇与奋斗。
  5. 东风:象征希望与机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曾国藩
    C. 杜甫

  2. “沧海横流泽有鸿”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A. 鱼
    B. 大雁
    C. 海鸥

  3. “谁知春晚周郎老”中的“周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周瑜
    C. 刘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 by 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曾国藩的《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涉及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曾国藩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奋斗,而苏轼则更多地反映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两者在用词和意象上各有特色,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曾国藩全集》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江南 其十一 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忆江南 叹逝 忆江南 其六 忆江南·水绘园 忆江南 其五 忆江南 其八 无锡华荔生春楼寄梦图 忆江南 忆江南 其一 无锡华荔生春楼寄梦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依缘 抛声衒俏 糹字旁的字 出类拔群 三酉 宝开头的成语 朴愚 玩于股掌之上 挨门挨户 隹字旁的字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鬲字旁的字 私听 齐字旁的字 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履汤蹈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